經常孩子不聽話打孩子怎么辦?
說了很多遍,打了還是不聽話,那就試試吧!
“算了, 不打吧。”孩子們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做出妥協。但是,這樣的妥協,并不能夠幫助孩子改正。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小磊是一個二年級的男孩,平時總是和爸爸媽媽吵架,周末爸爸加班,因為周末弟弟不在家,爸爸臨時去找媽媽。
媽媽每天把大包小包的東西都收拾好,收拾完之后還要帶著弟弟去小區玩, 這位媽媽的事情應該不是很讓人欣慰吧。
可是,前兩天媽媽又把小磊的玩具,還有他的作業都撕了,老師已經給他發了一個周末作業的清單,就是希望小磊的成績能夠穩定在班里前10名。
小磊說,他和弟弟每次的作業都是爸爸媽媽幫他完成的,可是他寫完之后,就和媽媽說要去做他要做的事情。
媽媽很生氣,想讓小磊退出,可是他爸爸還沒跟他商量,就先動手打了他。
媽媽說,打他是為了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規范上有一個大的改觀,可是小磊一直堅持打啊,打完之后就會說要把作業本、課本扔到垃圾桶里。
家長拿著孩子的作業本,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一邊教育孩子,一邊讓孩子寫作業。
孩子也不甘示弱,說媽媽就是他寫作業的方式,而且他給自己聽寫的方式都是很標準的,是格式A。
可是這時候媽媽卻打斷了孩子,她說:“你都已經四年級了,你還聽寫的,你這么不努力,肯定成績會很差。”
孩子剛開始辯解說:“我就是不認真,不想寫作業,下次你考個倒數第一就好了。”
媽媽開始不說話了,或者說:“你說你不認真,沒認真聽課,上課怎么能聽老師講呢?”
那孩子就會非常的委屈,即使媽媽說下次不能這么做,可是下次還是照樣還會這么做。
所以,當孩子跟父母對著干時,父母要懂得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么生氣,不這樣做的原因,而不是批評指責孩子。
父母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不要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做什么。
孩子不想跟父母一起玩,父母可以先冷靜下來,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去跟孩子交流,理解孩子。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有時候玩手機的時候是很煩惱的,所以希望孩子可以接受自己玩手機的方式,并且改正自己的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給孩子制定規矩,并且是事先規定好的,如果孩子不愿意遵守,那么父母也可以有所懲罰,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會慢慢地減少玩手機的時間的。
4、 父母要以身作則
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玩,不要說讓孩子自己在一邊玩手機。這樣孩子才會意識到父母的行為有問題,自己才會注意到問題的存在。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不要經常玩手機,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讓孩子去學習。
父母可以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自己也在旁邊玩手機,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也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
父母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但是這個規矩必須是孩子自己來制定的,所以不能用家長的意志來限制孩子,要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律性。這樣孩子才能更加自覺。
3.對于孩子不能太過溺愛
很多孩子的"網癮"其實都是父母溺愛的結果,因此孩子都是有恃無恐。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嚴加管教,對孩子不能太過于溺愛,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
而且自己也不能自己邋遢,不然也會讓別人為你的懶惰找借口,讓孩子對于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4. 給孩子一定的空間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沉迷于網絡的情況,是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把孩子放到一個非常良好的環境之中,讓孩子也去選擇的話,自然而然孩子也就不會有過分的叛逆。
那么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可以自由的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不過家長也不能時時刻刻的捆綁在身邊,要適當的放手,畢竟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家長的想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家長可以適當的去引導,讓孩子去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進行教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怎樣的方式方法,在這里都給大家分享一下。對于孩子的教育,如果你覺得有用的話,可以隨手收藏,讓身邊的家長朋友們也能夠找到更好的方法。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