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發脾氣該不該打?
昨天晚上睡覺前我坐在床上想了想,問自己一個問題,面對一個“非常糟糕的小孩”,到底應該怎么教育孩子呢?
到底要怎么做才會讓“糟糕的小孩”變得可愛可愛,讓“糟糕的小孩”變得可愛,又有什么意義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昨天晚上,朋友說:你把家里的電視都搬走了,想看個你們約好的節目,讓我兒子趕緊上床睡覺。
“可是他在床上躺了很久,非要大人抱著才能睡著。”我有點生氣地說。
“我是孩子,你是大人,不是小孩,我不讓你抱小孩,你就哭,哭什么哭,哭都哭好了!”朋友聽了一臉的無奈。
“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你不累我也不想累,還想讓小孩哭,我就想看看你能不能再哭?”朋友一下子就發火了。
我當時就愣了,還一直說:“這不是兒戲,不能怪他。”
直到我回家仔細看了幾遍《黃帝內經》,才明白了:
“生病其實是人類自身的防御機制在作祟。”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的,只是想讓自己感覺好一些,想讓媽媽抱著。
我們應該從根本原因,幫助孩子卸下心理負擔,修復內心,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成為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
2、壓力,其實也是焦慮的來源。
有個詞來形容當代的媽媽,就像是個高壓鍋,媽媽們能承受得了嗎?
別說了,我也沒見過這么極端的媽媽。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前幾天在小區樓下遛狗的時候,看到一個兩歲的寶寶在玩耍,推著一個大概兩歲左右的大孩子,在不停的向我們招手,還不忘抓住他媽媽的手臂。
媽媽們都贊不絕口,紛紛向這個媽媽道謝。
那天我們倆人在玩耍,沒多久,小寶寶卻突然跑到了旁邊,不給我們看,因為他的媽媽不給他玩。
看他媽媽不給他玩,他就抓住媽媽的手臂,試圖要把她的手臂給拉起來。
我們走到寶寶身邊,我叫他的名字,他沒有任何反應,因為他媽媽把他拽過來,他很拽,無論我們怎么說、怎么拽,他就是不聽,甚至還罵我們。
有時還會跑到我們面前,他媽媽拿著他喜歡的玩具,看到他那可憐的表情,我們也不忍心撕掉,于是跟他講:“我們家的小寶寶就是笨蛋,身上有刺,如果不讓他碰一下就抓傷了。”
可就算是這樣,他的媽媽依然一聲不吭,整個人非常平靜。
可見,有時候孩子就是這樣,你越不給他玩手機,他越是纏著你,在你不給他玩手機時,他越是會想方設法地玩。
因為這個時候,他最愛的就是粘著你。
因為他覺得他有說不完的話想和你分享,但是你一張嘴他就不想和你溝通了。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1.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不愿意和你說話的時候,你不要說話,無聲地走開,靜靜地傾聽。
2. 不隨意評價他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確實很讓人不滿意。
你看到他的作業沒有完成,就忍不住說:“你看你的字寫得那么漂亮,你怎么這么亂七八糟。”
你看到他磨磨蹭蹭蹭蹭不肯做作業,就忍不住要對他發脾氣:“你怎么這么不聽話?都這么大了還這樣磨蹭?”
當你看到他不認真完成作業,只是說他兩句話,他就開始不耐煩,然后就會頂嘴,最后就開始謾罵你。
而你看到他把房間門一關,就覺得他在挑釁。
但其實他內心更渴望得到認同,特別是你尊重、信任。
如果你不了解他,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比如,你對他說:“如果你能好好學習,不用管我,不用管我,你就自己養活自己吧!”
當你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生命力其實是非常強大的。
第四:和孩子合作,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王占郡指出,親子溝通的首要原則是父母要贏得孩子的合作。
在《親子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要贏得孩子的合作,父母要先贏得孩子的合作。
我們以合作的形式,和孩子一起做游戲,我們不僅要贏得孩子的合作,還要贏得孩子的合作。
比如,在《孩子是我們的孩子》中,作者講了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女兒去動物園玩,女兒要玩一個非常喜歡的玩具,但是這個月齡的孩子還不能像平時一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就哭鬧著不肯回家。
媽媽沒有辦法,只好去跟孩子說,媽媽給你買一個新的,你回來跟我說好不好。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因為害怕和媽媽分離而選擇跟媽媽一起玩,但是她卻沒有辦法和媽媽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