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是心理問題嗎?
來源:西安晚報
孩子們不聽話是心理問題嗎?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有種田的年代,啥都不干,出現這種心理問題的幾率是多少?事實上,大多數孩子不聽話的背后都站著那不動的家長。
昨天給大家說一個我身邊朋友的故事,我朋友的孩子現在在上幼兒園大班,兩個孩子也很爭氣,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朋友卻一直焦慮,每天憂心忡忡,除了孩子的作業以外,孩子的考試也都以她為“大敵”,動不動就被孩子提醒:“趕緊寫作業,寫完了好復習功課!”“字寫得不好,擦了重寫!”“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上課是不是聽懂了?”“你上課在干什么?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好好學習一下,下次考試一定考好。”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我朋友看著她,非常焦慮,卻無能為力。
其實,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學前都會把孩子的學習和成績掛鉤,其實他們把成績當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評判的標準。“成績好,就是好孩子,學習好,就是好孩子,就是好孩子,其他的都是‘標準’的東西”。很多父母很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從而使得孩子壓力倍增。“‘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就是孩子的表現,所以要進行評價,但是比較對象卻并不是孩子,父母要學會避免出現比較現象。父母要避免出現這樣的心態,我們要學會運用“成長型思維”,運用鼓勵教育和表揚的“三”原則,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把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
“讓孩子不要被夸獎當成了自己‘應該被表揚的事情’”
卡耐基梅梅在《成功,在于不斷地培養》一書中提到:“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如果孩子經常被表揚,那么孩子就會改變他最初對自己的評價,甚至把他與自己作為自己的“任務”。”
所以,父母們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
而是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贊美,
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父母要避免把贊美當成“懲罰”,這樣孩子會更愿意接受父母的賞識
1、 經常對孩子表達“你很棒”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叫“100%的信息=100%的贊賞”,
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正面強化,將對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建立起正面的心理基礎。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表揚都看作是一種愛的表達,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的贊揚,往往會給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價值觀:
我就是如此的棒,爸爸媽媽愛我。
當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的態度轉變很大,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棒的人,他們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父母對孩子的不認可,讓孩子形成自卑心理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驕傲,看到這句話,家長會覺得非常的驕傲,所以,當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歸功于父母的認可,父母會感覺到對孩子的愛是無限的,但是,當孩子被表揚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
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畫的時候,孩子的畫旁邊有很多孩子看到了,但是這個孩子畫了一半卻沒有畫出來,這個孩子很不開心,這個時候,媽媽就會說:“你怎么這么不開心啊,是不是為什么啊?”孩子就會覺得媽媽說的沒有道理,或者是不喜歡他畫這個,就會不開心,從而做出一些更不正確的行為。
而且這個媽媽是很喜歡孩子繪畫的,而且她也知道,孩子畫畫并不像你所說的那樣是不對的,她只是在看到孩子畫得不是很好看時才會想到孩子畫得不好,于是她會一直說:“畫的不對,我讓他畫。”
其實這也是一種無意的傷害。孩子喜歡畫畫不一定是喜歡自己畫得好看,但如果父母是一種自卑的心態,很容易否定孩子的天賦,孩子就算是畫得好看也是一種負擔。
孩子在畫畫,就說明他對繪畫有一定的天賦,父母不要否定。
因為這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非父母的判斷。而且父母在看到孩子畫的時候,也應該感到高興,應該表示贊賞。
面對孩子的畫,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這樣想,而不是強迫孩子,這樣的畫會把孩子帶入到死胡同,不利于孩子的繪畫興趣。
在繪畫的過程中,父母應該教孩子這樣想,這樣畫,這樣畫,不僅能畫出完整的房子,還能讓孩子的想象力更加豐富,創作靈感更加充分。
對于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其實在孩子畫畫的時候,父母也要積極引導,千萬不要盲目鼓勵,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1、注意安全
要知道,很多畫家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生活,
在他們成年以后,能夠非常明顯地感知到這個世界,并且
和普通人一樣生活。
所以,家長要注意給孩子營造一個正確的繪畫環境,
避免孩子因為沒有接觸過繪畫的環境,而遭到身邊人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