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當班長不聽話走神,家長該怎么辦?
還有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課,總喜歡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且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專心,上課總是開小差,作業不能夠完成等等。
為此,有些家長非常頭疼,也有很多家長的心情,就怕孩子掉隊,讓孩子以后沒辦法當班長,學習成績不佳,被同學們瞧不起,家長也著急。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孩子在初中當班長之后,雖然能好好學習,但成績依舊提不上來,成績的忽上忽下,家長也很著急,又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生活。
我認為,班長可以協助孩子,從這兩方面入手。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當班干部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當班干部可以鍛煉孩子的能力,在中學階段能夠讓孩子鍛煉自己的能力,提前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認知,進而讓孩子順利過渡到初中階段。
其次,家長要從小學階段就給孩子強調責任感,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有比較清晰的認知。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目標,當孩子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通過適當的獎勵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孩子今天學習背單詞時,可以獎勵孩子5分鐘,而如果孩子十分鐘內背完十個單詞,那么就獎勵孩子一個小時。這種獎勵措施可以從短期內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等到孩子學習勁頭足夠了,完成任務后,也可以給孩子增加學習的任務,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狀態。
最后,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凡事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
家長如果想讓孩子高效、高效、迅速地完成作業,那么就要給孩子一定的獎勵,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是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如果他把作業當成了父母的任務,那么他也會認為自己拖拉磨蹭是父母的事情。
有的孩子一放學就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也不把作業當回事,等到寫作業的時候,一看時間還有5、6個小時才寫完。
其實,這樣的孩子并不是不喜歡學習,而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所以,父母如果想讓孩子高效、快速地完成作業,就要先讓孩子意識到寫作業的真正意義,以身作則。
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什么時候寫作業,什么時候看電視。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
1.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用心,有利于激發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
2.孩子更有安全感,愿意一起寫作業,并且會越來越愿意去遵守約定。
3.當孩子無法執行約定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讓孩子知道是規則的不遵守,讓孩子在下一次可以去執行的時候,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當然,把握好這三個“度”,也是父母需要做到的。
讓孩子自主、自律、堅持才是讓孩子自律的開始,而自律的前提是父母給予孩子自律的能力。
前段時間,葉圣陶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文引起轟動。他在給兒子的信中說:
“任何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讀過的書越多,就越熟練,它就越有用。尤其是那些你讀過的書,越讀越多,你的思維就會越來越開闊,視野就會越來越開闊,你就能明白一個道理:人生是一件大事,從容、從容、自律才能走得更遠。”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自律的機會,才能讓他學會自我管理,人生的路也會更加從容。
李玫瑾教授曾說: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系。”
父母不自律,很難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則新聞,讓很多網友紛紛點贊。
一個男孩在地鐵上等地鐵時,不小心用拳頭打了別人。
父母卻沒有及時制止,而是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應該道歉。
當男孩看到這個新聞后,終于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心里頓時懊悔不已。
這樣做不僅能及時阻止孩子的暴打行為,也能讓孩子明白,做事情的底線不能逾越。
我們也可以在不文明的行為中,教會孩子有錯也要敢于說。
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要知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和孩子相親相愛的家庭。
教育專家卞櫟淳說過:“家長在孩子面前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只有家長處理的好,孩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家庭關系的和諧,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養分。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