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父母也不懂孩子
【1】同事的孩子今年初二了,從小是別人家的孩子,長得乖巧又可愛,學習也很好,特別是親戚朋友們眼里,做事也很懂事,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上了高中以后,朋友卻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對身邊的親人也很冷淡,在家人眼中,孩子叛逆了,開始不按常理出牌。后來朋友發現孩子出現了沉迷網絡游戲、不想上學的傾向,于是和孩子聊了聊,孩子也承認說看小說、刷視頻是自己覺得放松放松,最關鍵的是,每天還要完成學習任務,感覺壓力很大,所以每天都很煩躁。
【2】同事的孩子15歲了,最近迷上游戲,每天就是玩游戲,黑白顛倒,和朋友也不怎么往來,經常熬夜玩游戲,孩子的爸爸急了,趕回家就把孩子一頓暴打。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網癮是不是一種精神病?其實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后,一定有一種心理,是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家長的關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自暴自棄,徹底放棄學習。
【3】缺乏學習目標,沒有學習動力。
還有一些孩子,平時學習時可以自我放松,沒有任何壓力,但是一旦放假后,沒有學習目標,或者是跟孩子說沒有學習目標,沒有學習動力時,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會慢慢變成了一種棉花糖,等到某一天孩子沒有了學習動力,則變成了一顆糖,也許會讓家長感到懊悔,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這些家長還是會給孩子不停的許諾,如果孩子沒有實現的話,那么一定會失望,其實在這種想法的推動下,家長們就會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樣就會導致了孩子沒有了學習動力,但是這種錯誤的思想還是會導致孩子無法學習,因此對于這種孩子,我們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調整好這個方向,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因為在學習中孩子是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家長也會感受到快樂,這也是他自我認同感的來源,所以這個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是來自于一個獎勵。如果是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的話,那么這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因為學習的這個過程是他自我認同感的來源,如果是來自于家庭,那么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好,他也會逐漸的形成一個穩定的內在驅動力。但是如果是來自于外在的一些獎勵,比如說孩子本身對學習就有一種成就感,那么他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把這種成就感,來轉化成他自我認同的一個手段。
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又會發現孩子會有一種需求,就是說,他需要通過這樣的一個手段,來滿足自己的這種需要。所以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沉迷于網絡之后,他的狀態是越來越差,他的學習成績也就會越來越差。
所以我們說,網絡所帶來的“垃圾快樂”,對于孩子來說,他之所以能夠上癮,是因為他的一種方式叫做“垃圾快樂”。
對于孩子來說,他之所以能夠上癮,是因為他的一種方式叫做“垃圾快樂”。
簡單來說,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很快地獲得滿足感,長時間以后,他們就會上癮,成為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他就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實際上,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沉迷于某件事情,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一個其他的解壓方式。
只有找到了更適合孩子的方式,他們才能更加輕松地沉迷其中,過猶不及。
2、孩子沉迷于“垃圾快樂”,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都習慣于拿著手機在一旁玩,孩子也會跟著學。這樣的教育方式,的確是沒有什么好處的。
父母可以選擇將手機沒收,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心里就會想著玩手機。
但這樣的教育方式,顯然是錯誤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是比較聰明的,他們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會理解父母的難處。但同時,他們也在接受父母的“鞭策”。
所以,父母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再用之前的方式去管教孩子,把孩子看作是“私有財產”,隨意支配自己的,隨意處置。
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孩子的。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想問題的方式更合理。
這樣也會更好地引導孩子,同時也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認同感。
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當孩子們表現出積極性時,父母也要學會適當地鼓勵,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認同感。
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地從內心開始接納自己,接納自己,
才能徹底地扭轉孩子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