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總說孩子不聽話,其實我真擔心這一點:這可能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結果了吧?
因為我家孩子長大以后,我見過最好的結果,就是對孩子以后的成長以及為人處世、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如指掌了。孩子的教育就像是一場接力賽,沒有人可以奪盡大局。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下來就是他們自己的附屬品,無論父母如何溫柔都不能搶走孩子的意志。如果你認為孩子不可救藥,不妨請先按照孩子的特點來定幾個階段。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第一個階段:孩子對我的要求特別高
7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就開始要去幼兒園了,無論我怎么解釋都不行,我一定要去。每天必須給她講故事,讀繪本,讓她對我講,只有這些孩子愿意聽我講故事,她才能聽進去。當孩子對我的要求特別“過分”時,我會感到非常的委屈,于是我會想到給孩子報一個閱讀班。當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我又一次和她講了《窗邊的小豆豆豆》,然后她又不愿意去了。
這時候,我就和孩子們講,我們生活在一個小鄉村,是一個日出到日落,以及年末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這里,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大自然中學習。當然,如果一個孩子對某一方面的興趣過于強烈,或者表現得過于明顯,這種情況也應該引起注意。
06
孩子不愿意去上學的原因
1、壓力太大,而且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
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太高,過于苛刻,并且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總是希望孩子做對的事情,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每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夠記住錯誤,并且寫出正確的答案。孩子為了達到家長的期望,只能選擇性地改正錯誤。孩子只是為了能夠得到父母的表揚,而產生了抵觸的情緒。
2、追求完美,但是缺少自律
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過于完美,想讓孩子變成一個完美的人。但是他們卻沒有考慮孩子的年齡,把孩子的標準放在了錯誤。他們總是拿著孩子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相比較,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缺點。家長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孩子都是比較出來的。這樣孩子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3、害怕犯錯誤
孩子為了能夠得到父母的夸獎,而逐漸的開始變得害怕犯錯誤,可是這些錯就是害怕犯錯誤所帶來的后果,這樣的意識是錯誤的,因此家長也要給孩子做出正確的示范,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很多孩子在犯錯誤后,很有可能會找借口說:我沒有做好,我的能力不夠,所以我要這樣做,那我就很正常了。其實這種情況是孩子自我價值認同的缺失。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很不自信,做什么都需要父母在旁邊不斷地鼓勵,這樣的孩子會逐漸養成“自我認同”的性格。
所以在夸獎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拿孩子的短處去比較,這樣的話孩子會逐漸的認同自己的能力,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第四,給孩子樹立一些正確的價值觀
有些家長,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進行比較,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要知道,很多孩子都會為了讓其他人,讓自己感到自卑,然后他才會做出很多不妥的行為。
其實有時候,孩子做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不及時制止,那么他可能就會把這些行為當作是不好的行為。比如他可能會因為自己受到父母的訓斥,這時候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行為很愚蠢,可是在他的心里就覺得很糟糕。
如果父母能夠多給孩子一些正能量,那么他可能就不會做出一些不該有的舉動。比如說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你可以告訴他:“寶貝,摔倒了,我們自己站起來。”
而且,孩子在家里摔倒了,你可以說:“寶貝,媽媽現在不舒服了,你可以把傷痛先讓媽媽先哭會兒,等一下自己休息好了,再爬起來。”這樣的一些具體的行為,可以讓他感受到你的重視,并且對他有信心。
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制止是一個非常有技巧的方法。但這里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在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時,你的做法是什么呢?
這里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當孩子做了一些他平時無法做到的事情時,我們家長要懂得接受并且引導。
當孩子在自己的年齡已經非常小的時候,他們可能不知道做一件事情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而我們就要給予他們一個耐心的引導,而不是采取“強制性”的方式。
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直接的提示,例如“把玩具收起來”、“把書放回去”、“把玩具放回去”等等。當他們做到了,我們也要及時給予肯定,這樣他們就會慢慢的產生對自己的自信心。
所以,我們家長需要學會這4個步驟:
第一,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這個環境很重要,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