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挨打,家長也會心疼,這是所有家長都會有的心理體驗。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教育方式下教育出來的孩子也許會留下心理陰影,但是這種陰影伴隨了他們一生。
當然,不聽話挨打的孩子不會挨打,但是會留下心理陰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因為挨打了,孩子可能會從心底覺得,即使自己犯了錯,家長也不會因為挨打而愧疚,就會默認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從而會變得更加叛逆。
1、父母不恰當的打罵方式,會對孩子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小時候對父母的情緒是非常在意的,如果父母的拳頭落在孩子的身上,可能孩子會立馬停止不前,并且內心就會感到非常的恐懼,很有可能還會因為受到傷害而選擇逃避,而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影響親子關系
孩子是很敏感的,父母的拳頭落在自己身上,孩子會擔心父母是否還會因為心理壓力而選擇離開自己,從而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讓父母覺得無法理解自己。
甚至會認為父母的拳頭落在自己身上,是因為自己不夠好,只有父母打自己才能據此來評判自己,否則就會感到難過。
2影響親子關系
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養成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當父母不知道怎么糾正的時候,就會用拳頭落在孩子身上,不僅讓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還會讓孩子陷入自責和后悔,從而使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差。
3影響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出現裂痕
家長因為玩手機而忽視孩子,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漠視,不被關心,不被接納,甚至是被嫌棄,不被接納。
長期以往,孩子便會不愿意跟家長交流,嚴重的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孤僻,在某些時候也會對家長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而這種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到親子關系,導致孩子也越來越沉迷于手機,無法自拔。
孩子因為手機而導致的不良習慣,家長該如何糾正?
1、和孩子約法三章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玩手機的事情都很頭疼,但是對于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卻又很清楚,家長要和孩子約定好時間,在規定時間內玩手機。
時間一到,手機要收走,如果孩子哭鬧,家長就可以選擇把手機給他,不要管控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時間一到,家長就可以詢問孩子還有多少時間來玩手機,并且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可以把手機還給他。
這樣孩子會減少玩手機的時間,也會減少受到父母的嘮叨。
2、給孩子制定規則
很多家長會覺得給孩子制定規則就等于侵犯了他們的私人空間,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家長應該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讓孩子自己選擇,對于他們的行為要負責。
首先,需要和孩子約定好每天玩手機的時間,如果孩子超過了規定時間,就要接受一定的懲罰。
其次,和孩子一起制定新規則。
比如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是多少,如果超時就要有相應的懲罰,比如沒收手機一個星期,并且每天都要做家務,這樣孩子也會變得自律。
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以身作則,比如自己回家后,不要老是玩手機,家長要把手機做一個啟蒙書,閱讀,繪畫,鍛煉。
同時還要給孩子合理制定規則,讓他學會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自己被手機誘惑。
第三,如果家長能夠找到一些比手機更好玩的東西,比如戶外活動,運動,閱讀等,這樣的孩子,他就不會對手機那么渴望了。
總結
父母要想讓孩子少玩手機,前提就是父母要做到“三不慣、三不慣”,即:
1. 不能讓孩子接觸手機
2. 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3. 鼓勵孩子多做戶外活動
4. 陪伴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愛好
5. 制定規則,培養孩子自律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要學會在該管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候,做孩子的“朋友”。
作者在書中指出,只有父母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做孩子的“朋友”,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
更多親子育兒問題,關注@梅媽媽育兒,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