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 孩子不聽話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過這樣一條視頻,一個小女孩吃飯時灑了一塊飯,然后家人把飯菜收拾干凈后,母親把孩子抱出來了,當孩子對母親說,我想玩會兒手機,媽媽把她拉到沙發上,就坐在自己的孩子身邊玩手機。孩子看見媽媽拿著手機,就立馬搶過來看,媽媽剛要收回手機,孩子就又哭又鬧,用手抓著媽媽的衣服扔來扔去。
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小女孩的媽媽又把孩子的衣服扔到一邊,把孩子的衣服扔了一邊,讓孩子繼續亂扔。這時,孩子的媽媽就在一旁看著孩子,看孩子玩得太專注,還是不理會,直到孩子的衣服被扔掉。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面對這樣的情景,家住七歲的孩子顯得很失落,同時也有些許的委屈,這位媽媽不明白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很顯然,這就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說什么都是不聽不進去的。
而面對這種情況,家住七歲的琪琪更加委屈了,因為她的衣服真的是零食太多了,而且她不吃那些剩下的那些零食,連吃水果的時間都不知道。這是她剛剛開始第一次發脾氣,讓人覺得很不尊重。
可是她給媽媽道歉了,并沒有給媽媽任何理由,只是用行動告訴媽媽,自己也可以哭鬧,發脾氣,哭鬧不止。
琪琪琪琪的這種現象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為什么會發脾氣。
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分為兩大類:1.孩子們覺得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想要哭鬧。
2.孩子覺得自己的要求不被父母所認可。
這個原因一般表現在孩子心里,如果他們有某些需求,他們就會表現出”大哭大鬧大鬧”的行為。
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不成熟,常常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
而且在這個階段,孩子還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就是任性、不懂事、不聽話,都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明顯地表現出任性、不懂事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高興才對。
我們應該是在這個階段,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接納孩子,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才是讓孩子變得更加聽話的正確方式。
二、“可怕的兩歲”
通常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表現出對父母的敵意,對于父母的一些要求會覺得不耐煩,有時候還會頂嘴,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就是比較活潑好動,經常話多,喜歡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這也是孩子叛逆的原因,但是如果孩子這段時間不叛逆,也不聽話,孩子可能會一直很乖,到了初中階段,可能會逐漸產生矛盾。
三、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關系會發生變化
如果家長把孩子叛逆當做洪水猛獸,那么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會變得更加的不可控。其實,叛逆的這種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
叛逆期的孩子,會有如下特征
1、破壞性強,喜歡亂扔東西
如果孩子的叛逆期一直持續很長,那么孩子會破壞性會變得很強,破壞性會變得很強,例如:扔玩具、拆玩具、亂寫亂畫、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得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己見,經常與大人“唱反調”
孩子的叛逆行為,是所有人都有的,我們父母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會“和父母對著干”,比如你叫他吃飯,他說不,要吃完飯。
3、叛逆反抗父母,不愿意接受管教
每個人都有叛逆期,當孩子處于叛逆期時,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呢?
首先,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平等的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
當孩子出現叛逆時,家長要耐心的進行溝通,而不是采取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只是一時興高采烈,沒有什么事情發生,沒有什么事情發生,因此沒有放在心上,但是家長也不能把這件事情擴大化,有的家長可能就是將這件事情擴大化,孩子認為父母的思想已經傳播出去,并且將其視為一種威脅,會讓孩子更加無所適從。父母應該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這樣孩子才會服從,并且能夠慢慢的去接受。
其實對于孩子們的叛逆期的情況,家長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對于孩子出現叛逆期的情況,家長們一定要根據孩子自身情況進行引導,不能盲目地對孩子進行打罵式教育。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孩子平時熟悉的事物來判斷出孩子是否處于叛逆期。針對于叛逆期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來較為明顯地了解孩子叛逆期的存在。
2-3歲的孩子: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
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于很多事物都有了一定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