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心眼多
“媽媽,你說什么?”
“爸爸,你說什么?”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爸爸,媽媽,你說什么?”
“爸爸,你說什么?”
“媽媽,我想吃糖。”
“爸爸,你說什么?”
“媽媽,你說什么?”
“媽媽,我想吃冰淇淋。”
“為什么?”
“因為我喜歡吃冰淇淋。”
“那我們再吃一點點?”
“可是冰淇淋太貴了。”
“可是,媽媽,我想吃冰淇淋。”
“可是,我們已經走了,不能吃冰淇淋。”
“可是,我現在很難過。”
“是嗎?”
“是的。”
“你的感覺怎么樣?”
“你還好嗎?”
“我很難過。”
“你能跟媽媽說一說嗎?”
“你的心情如何?”
“我真的不知道。”
“怎么了。”
“我不知道。”
“你的心情怎么樣?”
“你的感覺如何?”
“你打算怎么做?”
“你打算怎么做?”
“我想聽聽看。”
“怎么了?”
“我想聽聽你的感受。”
這種說法就是典型的“你不想聽”的狀態,媽媽就很容易把孩子“當成小朋友看”,他們就會對孩子的“聽話”比較感興趣。
這樣的問句,經常出現在幼兒園里,那些表現好的孩子自然而然會覺得,他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當他們說完“你能聽懂我的意思嗎?”,媽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這樣的問句,會讓孩子們覺得父母在敷衍他,也會失去進一步溝通的欲望,所以,爸爸媽媽在下面給孩子提建議,孩子們才會聽得更直白。
第二個建議:有的時候,我們說的話,特別是瑣碎的事情,對孩子來說,那叫喚都是一種負擔。
也許孩子還小,無法理解,但是爸爸媽媽媽卻千萬不要嫌棄孩子,越是有壓力的事情,孩子就越容易胡思亂想。
其實,當我們放下父母的身份,用更多的理解、關注和耐心去傾聽孩子的話,孩子才會有被尊重和被看見的感覺。
第三個建議:給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讓他有自己的私密空間
大概的人都知道,孩子越大,越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自己,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孩子才會有不愿意跟父母交流的時候。
所以,給孩子更多個人空間,尤其是不要把他的私密空間視為是對他個人隱私的侵犯。
這一點,霍思燕對待孩子的方式,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嗯哼上幼兒園的時候,嗯哼很喜歡唱歌跳舞,但是,霍思燕覺得興趣班太多,所以,她拒絕了孩子的請求,覺得孩子必須得學,因為孩子根本無法去學。
但是,在霍思燕知道嗯哼有這個想法之后,她給了嗯哼一個大大的擁抱,讓他感受到了媽媽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最后,嗯哼終于對媽媽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我喜歡幼兒園!”
可見,孩子不想去上學,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情緒壓力太大了。
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如果我們輕描淡寫地問一句:“寶貝,沒關系。”
這種態度,就會讓孩子對上學這件事變得越來越抵觸,他們會認為“我就算不去上學了,爸媽也不會喜歡我”,從而形成厭學的情緒。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方式,在肯定孩子的情緒的同時,引導他們如何識別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很認真的告訴父母,他們不喜歡上學,是因為他們在學校里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件,那么他們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在肯定孩子之后,我們要客觀地和孩子分析:
“你不喜歡上小學老師嗎?”
“是啊,其實你不喜歡上小學老師的課啊!”
“但是老師,你不是說上課認真聽講嗎?”
“是的,但是你還是厭學了!”
“哦!”
“不過是老師教學管理的問題,你才不喜歡,那么我們就會采取措施,讓他避免跟老師一起學。”
如果孩子還是不喜歡上學,那就需要找到他不喜歡的原因,然后把他拉回學校去接受懲罰。
這個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
“老師會懲罰你,但老師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你,所以你是會被老師批評,而且懲罰也不是你最愛的東西。
不過是為了讓你好好學習,將來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以后能夠在社會上有所作為。”
這個時候的孩子聽完父母的話會做出最積極的反應,他表示自己是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議的,哪怕他的判斷能力是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