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您不聽話的孩子。
最近,我發現兒子有一個十分明顯的變化:他總是小嘴會像小綿羊一樣,一有不滿意就撅嘴。他總是有不愉快的情緒,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整天不說話,問他什么也不回答。有一次,我在廚房做飯,他也不愿意出來,反復多次后,我決定離開一下。結果他還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用沉默來回應我。如果在他眼里,我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他一定不會再這樣對我。
事后,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幫助他盡快走出這個煩惱,恢復正常的生活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03 想要幫助孩子渡過這個“心理叛逆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兩次心理逆反期,其中第一次是3-6歲的“反抗期”,第二次是13-15歲的“青春反叛期”。
在這兩個時期中,孩子會表現得特別調皮,而且十分討人嫌,總喜歡和父母唱反調。
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喜歡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愿意去做,如果遇到孩子有這樣的想法,父母就會非常的生氣,嚴厲地制止孩子。但是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甚至有可能還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所以說,在這個階段中,父母應該做的事情應該是幫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多抽時間陪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要以身作則。
父母需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當孩子有些許不會做的事情時,父母應該引導孩子進行,不能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不去嘗試,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孩子的好奇心,還能讓孩子更加自信。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模仿的范本,父母有很多習慣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父母的行為習慣決定著孩子的習慣,父母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靜,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也是模仿父母的過程,父母不學好他,孩子也不會學好他,所以,你做什么孩子就學什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起到一個很大的作用。
當父母做好了自己,那么孩子自然也就不會差,父母在教育上面就會變得越來越輕松,同時也能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