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叛逆期 小說集《天堂與地獄》
二年級下學期的一天晚上,我給我媽媽發消息,媽媽正在給我講題,可是我媽媽聽到后,便是立馬給我打電話,讓我去學校。我告訴媽媽,媽媽的意思是我要以學習為重,可是我每天需要保證的學習時間過少,媽媽一直催我,讓我趕緊去學習。我說我是為你好,可是我怎么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她的語調極其刺耳,聲調特別高,把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他們身上,他們的責罵也不屑一顧,他們的表情是一種虛偽,一個恨鐵不成鋼的傷心。我想如果我以后理解了這個意思,相信我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也會對父母尊重。
我爸回復:“你覺得應該這樣嗎?”我沒有羞愧,只是聽到他們之間的對話,我好像很簡單。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02
說“多”這件事,要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孩子的注意力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但是來自父母的反饋,可能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發展,讓孩子體會不到快樂,而這種感受和需求,往往都是從父母那里得來的。
第二種,孩子注意力會一直停留在自己的情緒上,很容易受影響。
第三種,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環境所干擾,也很難集中注意力,這就是很多孩子,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外貌焦慮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就要具體分析一下什么是“叛逆”。
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想法……………忤逆正常的規律和思維,與現實相反,違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甚至違法犯罪。
叛逆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父母要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正確引導孩子,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切不可“以暴制暴”,用自己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甚至用武力“鎮壓”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的對立情緒。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因為生理變化出現相應的心理變化。對此,家長應該做到充分理解,充分溝通,并給予幫助。
而“以暴制暴”的處理方式,只會適得其反。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已經長大,但心智尚未成熟,容易沖動,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家長一味地對孩子進行“打壓式教育”,
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更加嚴重的逆反心理。
3、“以暴制暴”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都有一個逆反心理,往往對父母的要求更甚于父母本身,此時,家長的一些強勢和“以暴制暴”的處理方式,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愈加嚴重。
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1、不催促,要有適當的鼓勵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包辦式”的幫助,而是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利弊,在與孩子探討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發現有哪些問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父母要讓孩子學會選擇,讓他自己明白自己的思考方式。同時在引導的過程中,也要讓他自己總結一下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多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
在我們家,聊天的話題從來都是學習,不聊學習,不聊生活。所以,一有時間就會陪孩子聊天,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情緒,以及他們為什么不想學習。當孩子在不想學習的時候,可以跟他們一起聊天,看他們是否遇到了困難,需要什么幫助。不要只是指責孩子,他們還小,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緊著急忙慌亂,往往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你的好心辦法并沒有被孩子接受,反而可能加重了親子矛盾。
3、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自己能在家中學會自己思考問題,而不是在外面去找借口,然后把問題拋給孩子。其實在孩子思考問題的時候,他們也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那么孩子也會學得更加有條理,從而做事更有條理。
《中國教育法》禁止公布中小學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弊端,“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要為孩子的錯誤去借口,真正的深層次的問題是需要家長給孩子講清楚這樣做的利弊,才能讓孩子有“辨別能力”。
因此,我們家長對于孩子在家不認真學習,貪玩不自律的行為,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現在市面上有許多適合孩子學習的教學方式,教育機構的做法也很值得家長們借鑒。而且這些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教育方式,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要經常反思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樣,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么,面對孩子厭學的情況,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第一、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要先讓孩子把自己對學習的熱愛徹底消除,徹底解決掉厭學情緒。
作為家長,首先要明確自己孩子厭學的原因,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是尋找專業心理咨詢師,當然也要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