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男孩的正確引導方式
一、正確引導孩子
最近同事們都在討論男孩的教育問題,兩個孩子性格不同,一個孩子叛逆,一個孩子叛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11歲,很叛逆,讓他學習,他就說:我就不學,我就要看電視。
所以很多家長說,現在的孩子太難管了,就喜歡看電視,難教,就不能讓他看嗎?其實并非如此。
孩子小的時候,看電視多不見得就是壞事,有利于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增加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而大一點的孩子看電視,雖然,確實是有很多知識點需要學習,但是孩子們都是邊聽邊看,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其實他們只不過是把看電視當作是一件“學習”的事情。
這就是有些家長以為,把電視當作“學習”,是讓孩子“做題”。
其實不是這樣的,只不過是家長們錯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白熊實驗”。
研究人員對參與實驗的孩子們進行了智力測試。讓他們接受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測試。
結果發現,那些看電視、玩手機的孩子,會出現腦萎縮的問題。
而看電視、玩手機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水平更高,成績要遠遠落后于那些看電視的孩子。
2、電子產品影響孩子的性格
動畫片、游戲等畫面是孩子們模仿的。
而手機、電視等畫面豐富多彩,孩子們的性格是:
1) 充滿童趣,充滿誘惑。
2) 存在僥幸心理,偷偷拿家長的錢去玩游戲。
3) 對家長依賴性增強。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手機產生依賴性。
玩手機、看電視等電子產品是屬于被動的,雖然我們不用去控制孩子,但是對孩子進行溝通時也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
1.家長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
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多和孩子一起做游戲,一起聊天,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或者是去看電視,讓孩子感覺到被關注,對于孩子的陪伴不需要的,他才是最需要的。
2.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有的時候就是想孩子如何才能有好的行為習慣,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做邋遢,不講衛生,不能做到整潔干凈,這樣孩子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慢慢地學會如何正確地處理自己的情緒。
3.家長也要有自信心
家長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為家長一定要有信心,有很多家長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卻沒有辦法和孩子很好的一起進步,這樣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肯定是不會陪伴的,但是家長的努力則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幫助,所以家長一定要有信心,有耐心。
四、“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1.引導孩子樹立信心
學習成績只是一個相對的結果,家長不能對孩子有一個過于期待,只要孩子有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家長更應該對孩子抱有信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在點滴進步的同時家長也能夠保持著信心,因此一定要客觀的看待這件事情。家長不能總是拿著孩子因為一次成績而去否定孩子,也不要對孩子噓寒問暖。
2.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對于小孩子來說,正是學習的階段,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孩子對一些事物感興趣,這樣在學習的時候就不會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了。
3.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
在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的這個問題上,家長要注意避免出現“禁果效應”,而不是去批評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家長也要意識到,在幫助孩子學習的同時,自己也要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孩子才會愿意去學習。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嘗試去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興趣。
孩子厭學或許是缺少愛的教育
很多孩子討厭學習,是因為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如果家長可以讓孩子明白學習的快樂,并讓他學習的樂趣,那么孩子也會愛上學習的。
孩子厭學并非一日之功,家長需要明白厭學的原因
,這樣才能對癥下藥,讓孩子愛上學習。那么,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一、要先了解孩子不愛學習的真正原因,再對癥下藥
孩子厭學,多半是因為這三大因素有關,家長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
01
“習得性無助”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賽爾利奧爾做了一個經典的實驗。他把狗丟棄籠子里,蜂音都沒有電擊,狗就在籠子里狂奔,驚恐地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