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不聽話能打嗎?
大多數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都會經歷3個叛逆期,所以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為什么兩歲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愛頂嘴、任性的“小話癆”。但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背后,都有他的成長規律。
二、兩歲左右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因為“執拗敏感期”來了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俗話說“3歲的孩子狗都嫌”,而在2歲之前,孩子的各項能力都沒有發展出來,但是3歲左右的孩子,還是能夠通過一些很具體的行為來體現出來。
比如“我不要你了”、“我不要你了”等,但是3歲左右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語言發展規律,可能會通過“不要你了”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有的時候,孩子會因為這些“不要你”,有自己的想法。
對于孩子這些“不要你”,家長一定要明白,這并不是孩子刻意的在跟你作對,而是孩子在你說話時表現出來的表現出來的信號。
在我們《給孩子立規矩》中,有一句話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立規矩的意義并不在于管孩子多少,而是要讓他們懂得怎樣去遵守規則。
比如,我們家孩子每次吃飯都喜歡鬧著要看電視,我一般都會告訴他“看電視太久了對眼睛不好,會近視,你現在要看20分鐘,最好是20分鐘”。
再比如,吃多少飯,我們還可以問他“今天的飯菜合適不合適,味道不合適”,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
現在的孩子和我們那個時候,吃飯都要先看電視,最重要的是要把碗筷收好。我們會看電視,就會發現有很多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我們還在旁邊催促。
現在的孩子吃飯不僅困難,而且還不愿意吃飯,如果我們跟他說的時候,他還是抵觸,我們還會把他挑食的行為說成是懶惰,不愛吃飯,不愛吃飯是每個小孩子都會有的表現。
其實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不光會對孩子不肯吃飯這件事情做出反應,甚至還會導致孩子出現撒謊的行為。
比如我們在飯桌上給孩子說,“寶寶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好不好?”
他可能會因為不喜歡而拒絕,但如果換成:“寶寶你看起來是在認真吃飯,吃的時候也很乖,媽媽希望你能夠聽話,也希望你能夠認真吃飯。”
我們是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呢,我們是不是會把在孩子不肯吃飯的時候,對孩子說的話當作耳邊風,一遍一遍遍的重復,最后總是不歡而散。
孩子也是如此,當我們說的話說的多了,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僅沒有效果,反而還會傷害我們的親子關系。
到底該怎么說,孩子才會聽?
“4個溝通案例”幫你輕松解決
其實,我們和孩子之間最大的障礙,就在于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4個溝通案例”,來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個,不要把“你要好好讀書”,改成“你要多去讀”。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經常會陷入“4種無效溝通”。
第一種,講道理,孩子聽得太多了,耳朵已經有老繭,完全不理你。
第二種,催促,孩子拖拖拉拉拉,磨蹭到深夜,就連吼叫也換成了“快去寫作業”。
第三種,把“你要好好讀書,以后你就懂了”,變成“我要好好讀書,下次考試必須考出好成績”。
其實,這三種無效的溝通方式都是媽媽在用命令和指責傳達信息,孩子在用這樣的溝通方式反擊,而且越聽越激動。
很多父母在與孩子說話時,總是習慣性的說教,用命令式的口吻,對孩子發出命令,這種親子溝通模式恰恰是父母的問題,不僅讓孩子在接收到父母命令的語氣中,減少了和父母的交流,而且會更加叛逆。
3、“說教”失效,命令式教育讓孩子更加叛逆
一、媽媽用命令式的語氣“說話”,只會讓孩子的抵觸情緒更大
很多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喜歡用命令式的語氣,比如:你是怎么樣、你的事情我來做就行了,別問我,我不管,反正你問完了,我就知道了。
但其實在這樣的語氣下,孩子心里會有一種“被命令”的感覺,變得更加叛逆。他不愿意跟父母交流,長期以往,親子溝通之間的障礙會愈加明顯。
二、家長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會使親子關系產生隔閡?
很多家長覺得和孩子聊天就是說教,孩子覺得這種方式會讓他更加反感,覺得自己的想法很不重要,家長應該多多少少學習說話技巧。
事實上,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在于家長在日常中,只顧著自己說教,很少和孩子靜下心來好好地聊天,孩子有什么心里話,也不敢和家長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