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聽話的孩子怎么辦?
孩子從兩歲開始,就愛說不,你說東,他說西。
這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大概是從兩歲開始的,明明就是一個乖巧的小天使,那個時候特別愛跟你鬧情緒。
明明以前特別乖,特別聽話,媽媽說什么,明明都會答應,但現在突然開始說不,你想讓他做什么,他又不想做。
你希望他認真學習,可他就是不認真,好像故意在跟你對著干一樣。
父母越是讓他做什么,他越不做。
你想跟他說什么,他就越是要做什么。
做父母的,雖然希望孩子能夠聽話,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你說的話有道理,孩子還會反駁你?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學會“靈活變通”,對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不可以千篇一律,應該學會采用“魚缸法則”。
什么是魚缸法則?
這個方法就是在孩子有不同意見的時候,用相對應的方法,讓他們有選擇的權利。
那么,什么是魚缸法則呢?
在美國某公司的公司有一個魚缸內養著魚的一名商人,這個魚缸里養著幾條魚,不管是一年內都會慢慢長大。兩年后,這幾條魚的長大沒有什么變化。
這種魚就被稱作“游魚”,一直到有一天,董事長不得不把這幾條魚放到自己的魚缸里。
這幾條魚多長時間不會長時間游過長,這就是為什么這些魚的孩子即使到了一個新環境,也沒有變得更好。
而這個實驗呢,就是為了驗證:魚缸里養著魚的孩子長大后,會更加獨立、更加自信、更加優秀。
后來他又把這些魚放到水池里,把這些魚養在院子里。
過了兩個月,這些魚被放到水池里。有一天,魚缸里的魚不到三寸長了,人們發現了這些魚后來都長到了一尺長到了一尺長。
魚缸里的小魚像個長在院子里的魚。
可它們為什么要在水池里?因為它們的眼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發現了孩子的“智力”。
于是,他們通過精心設計,讓孩子們完成了一系列的動物實驗。
實驗者對3 歲的孩子講《莊子》,“等一等,等一等”,孩子們開始忙著看這些書,直到看不下去了,才急忙讓他們去吃飯。
結果,等待的時間,卻是十分漫長的。
因為,等不到的時刻,孩子們就會利用這個時間。
玩上游戲,這個游戲看上去簡單,但是孩子為什么不想玩呢?
原因就在于,他們不懂得該如何讓自己更開心。
他們能做的,只有通過游戲,讓自己的大腦思考和組織思維得到更多的休息,讓自己的內心充滿快樂,因此,他們才會更想著要讓自己的大腦休息一下。
這些方法,如果能夠試一試,我相信,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都是可以做到的。
而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感受到內心世界的貧乏、無力、空虛、孤獨,只有在游戲中,他們才會發現自己的存在,慢慢“感”歸屬感。
當你開始變得越來越有能力時,你會發現,你所有的付出都會得到回報,你會感到滿足、成就感和被尊重。
所以說,只有當你愿意去做的時候,你的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4.不要急著否定孩子,鼓勵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他們很需要父母的引導,所以,就會想要跟父母一起去解決問題,父母的鼓勵會給他們力量,讓他們更加努力。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我們不要急著否定孩子,不要讓孩子感到惱火。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壓制孩子,這是和他們建立良好關系的最佳方式。
父母要善于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問題,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具體化和可行,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化。如果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們經常會很忙,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缺少父母的陪伴。
再加上父母平時忙于工作,又缺乏對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就干脆將孩子扔給老人,讓孩子自己去玩,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對的。
父母的陪伴和照顧,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慢慢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這樣的童年才是最幸福的。
如何讓孩子找到一個自己的人生目標呢?首先,父母要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即使是遇到困難,也應該獨立面對,因為獨立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其次,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孩子面前多多彰顯自己的價值,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自信,也更愿意配合父母。
最后,父母要言傳身教,讓孩子多看到父母的長處和榜樣,鼓勵孩子多看到父母積極的一面,而不是消極的一面,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也會對自己的爸爸有足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