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叛逆期,是兒童在“過渡期”的過程,也是兒童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從嬰兒期到幼兒期到青春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任務,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兒童期沒有叛逆就不會有叛逆,更不會有叛逆。
兒童叛逆期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第一,愛頂嘴。
“頂嘴”,是孩子發展自我意識的一種重要方式。心理學認為,兒童的成長,注定與壓力有關。
兒童頂嘴,是為了自我探索,并通過“言語”和“肢體”接觸,來確立自我意識,
來了解自己與別人,以及社會的關系。
其次,不聽話。
孩子的叛逆期雖然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但這個階段也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外界事物最直接的反應。
然而,孩子內心的“自我”卻并沒有成熟,因為父母始終把孩子當做小孩子,對待小孩子的方式過于簡單粗暴,以至于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再次,頂嘴。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面對孩子的頂嘴,父母說一不二,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換位思考,以同理心、思維來看待父母對自己的態度。
然后通過換位思考,讓孩子換位思考,父母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
3.給孩子一個宣泄口。
當孩子情緒上來的時候,通常會比較容易沖動,家長應該及時地進行引導,教給孩子更好的方法,讓孩子將“情緒粒度”內化,能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比如孩子想出去玩時,可能會先玩一會游戲,但是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他這局游戲玩了很長時間,那么就應該立刻回家吃飯,這樣他就會在下次出去玩的時候,能夠正確地對待游戲,而不會被情緒所左右。
孩子被打,家長要如何做?
首先,用冷處理的方式
可以先冷靜下來,和孩子講道理,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要用粗暴的方式,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暴躁,還有可能在家長訓斥責下,出現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家長可以先帶著孩子回家,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后,再和孩子耐心地講道理,對孩子進行冷處理。
其次,要給孩子一個冷靜期間,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
在孩子情緒激動時,要允許他發泄,并給孩子一個情緒發泄的空間,引導孩子在情緒失控時冷靜下來。
最后,家長不要急著批評孩子,先在心里面壁思考,也許孩子的情緒已經平復下來了,再和孩子進行交流,效果會更好。
02、父母的底線,就是界限
家長需要明確告訴孩子,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并且,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絕對不可以做的。
這一點是非對錯,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智發展情況來適當引導。
就像我女兒,當時因為自己沒有做作業,所以感到十分生氣,但當時因為沒有完成作業,所以沒有寫完作業。
這時候,我會跟她說,那如果不完成作業,就會被老師批評。如果不寫作業,那么就要接受懲罰。
在此過程中,既不能讓孩子任性,也不能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嘗到甜頭。
我一直鼓勵她要學會發現自己的優點,并且要有一個鍛煉自己的過程,才能讓她從潛意識中體驗到做的好處。
孩子做錯事,你要先聽聽孩子的意見。
如果孩子沒有做到,你可以告訴孩子,比如孩子是先寫完作業,然后才開始寫作業,你先吃完飯后,可以在檢查的過程中,幫孩子檢查一下作業的對錯。
這樣就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做錯了。
父母要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02
學會換位思考,多跟孩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時候,父母跟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往往就是換位思考的一種表現。
父母不妨多想想自己小時候的境遇,多理解孩子,多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才能明白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這樣,父母就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對孩子發火,也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對孩子不理不睬,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對孩子打罵,那么,孩子也不會對父母太過于害怕。
父母還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以同理心去看待事物,并想出辦法解決問題。
這種傾聽會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會很有安全感,從而更加信任父母,更加愿意和父母交流。
4. 學會認真對待孩子
孩子需要正確的陪伴,但在陪伴過程中,一定要將孩子帶入到與你的交流中。
讓孩子體會到彼此的關愛,同時,也要讓孩子體會到這個年齡段的友情,不要用成年人的身份來衡量孩子,要給他試錯的機會,并且明確告知孩子正確的做法,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