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打她屁股,這招真的管用嗎?
最近小豆麻麻被問到最近,最近總有因為孩子不聽話,讓她們頭疼的事情。
尤其是有了老一輩的父母,雖然時代在進步,也帶給孩子許多好的、壞的影響,但是教育小孩的時候總會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你知道現在的小孩太難帶了嗎?他們基本上每天都是媽媽在操心,哥哥姐姐在操心爸爸媽媽,而這時候的小豆麻麻往往還不能完全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會出現家庭矛盾,我就有過好幾次跟小豆爸頂嘴的經歷,真的讓我忍不住,并且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
我老公經常對我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你得讓著弟弟。”
每次他生氣的時候我都告訴他:“媽媽不喜歡你這樣,你看把弟弟都寵壞了,媽媽不喜歡弟弟!”
孩子從小就懂得,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爸爸媽媽是不會反對的,反之亦然。
后來,我知道了,所有的事情,“有位自家人”只是第一位的。
我要讓他做到無論何時,無論遇到什么事,爸爸媽媽都會和他一起承擔,這種做法就會讓孩子慢慢學會擔當,學會為自己負責,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這個過程中,我也會不斷強化他的正確行為,幫助他慢慢形成習慣。
05 懂得道歉
有句話說得好:“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就是這張白紙的開始。”
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榜樣。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特質,都是父母的復制粘貼,也許你可以把自己畫成孩子喜歡的樣子,但別忘了,父母才是原件。
所以,當你看到孩子有了壞習慣時,請先自我反思,不要把壞習慣傳遞給孩子。
壞習慣會“傳染”,父母要學會“裝”,才能管住自己
壞習慣也可能成為孩子的“救命稻草”
多年前,就有網友爆出了虐童視頻,名字叫“媽媽,快來救我!”
原來,男孩不想回家,只想住在奶奶家,于是就趁奶奶不注意,拿起奶奶的手機,短視頻賬號,輸入密碼。
就像是玩游戲時,進入游戲界面后,點擊“升級”按鈕,隨后,主界面彈出“禁止解除”的提示音,而“老人口中的“沉迷游戲”字樣出現在老人的視野里。
無奈的奶奶用手機開啟了微信和支付寶的新功能,才發現驗證完畢后,才發現上當受騙。
類似的還有層出不窮的騙子,只要一有時間,騙子就會選擇登錄“賬號”并發布虛假廣告。
無奈之下,李女士只能向警方求助,在希望警方能夠找到醫治的同時,李女士也只能做一些兼職工作。
記者聯系上“快手”負責人,其提供了一個“一鍵禁玩”軟件的網址,按要求填寫身份證號碼和密碼,再通過“一鍵禁玩”控制游戲時長。
“快手”是如何幫助爺爺奶奶進行防沉迷的呢?
在問爺爺奶奶的過程中,記者發現老人家基本上都會使用較為復雜的密碼,因為老人家大多不太懂電腦,不太會設置密碼。
另外,即使父母想要監控李女士孩子玩游戲的情況,她也只能通過OPPO賬號密碼驗證碼,才能知道孩子在哪兒。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三九九條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大人同意,其五、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那么,防范孩子沉迷游戲該怎么辦呢?
1. 限制游戲時長:
如果孩子周歲以上,可以適當允許孩子玩游戲,但每次不超過半小時;
2. 讓孩子接觸手機:
孩子越小,限制越嚴格;
3. 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3. 在孩子六歲以前,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并不知道手機有多么好玩,也無法理解手機有多么有意思。
如果你跟孩子說“媽媽玩游戲是因為你打擾了媽媽的工作”,孩子聽了心里會是什么樣的反應呢?
他可能會跟你頂嘴,并且大聲反駁:“你憑什么不讓我玩?你自己都做不到,憑什么讓我做到?”
你要明白,在這個特殊時期,孩子玩游戲已經是一種對父母的報復。
2. 學會溝通,建立情感鏈接
朋友家的女兒從上幼兒園起就離不開手機,尤其是上幼兒園的時候,朋友說女兒放學回家就會吵著要手機,一玩就是一整天,作業沒寫完,不想上學。
有時候朋友會安慰女兒說“媽媽理解你,但是媽媽不希望你玩手機,對眼睛不好。”
可是女兒卻堅定地說“我就是不想上學,你就給我買手機吧。”
無奈之下,朋友只能無奈之下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沒想到就給孩子養成了沉迷手機的習慣。
說起來,孩子玩手機的壞習慣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獎勵”,但是,如果家長不加以正確引導,長此以往,一旦孩子染上了玩手機上癮,想戒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