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青春期吳浩陸詩琪說,之所以我家的孩子上高中后才出現青春期叛逆,是因為他們剛進入高中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不一致。
從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以及與老師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期望值很高。
在老師們看來,“叛逆”和“不聽話”,都是給我們父母的教育方式埋下一顆雷,引導孩子成長。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背后,是父母未曾實現的愿望。
朋友向我抱怨,孩子才上初中,還不愛說話,但只要一說話,孩子就不開心了。
我建議朋友,如果可以把孩子成長的煩惱和苦惱都寫下來,一個個寫下去,互相折騰,這樣才能把孩子的心結打開。
朋友的兒子從小學一路走來,成績一直不錯,屬于典型的乖乖女,一直都很優秀。
到了初中以后,進入青春期,隨著學業增多,人際關系緊張,孩子開始變得叛逆,不僅不聽父母的話,還經常和父母吵架。
有一次,朋友的兒子沖著母親吼了幾句,母子倆誰也不肯退讓,就開始了爭吵。
兒子的情緒就像《小歡喜》里的喬英子,雖然性格倔強,但是情緒穩定,也很少讓人操心。
季勝利也沒有跟兒子講道理,只是在一旁看書,不去關注兒子的心情,任由兒子發泄,母子倆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如果說季勝利對兒子的教育方式是“放羊式教育”,那么季勝利則是采取“疾風暴雨式教育”。
面對兒子的“突然爆發”,他沒有選擇打罵,而是選擇耐心疏導,用實際行動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
在一次次的溝通中,季勝利最終感動了兒子,理解了兒子,陪兒子一同旅行。
網友@喜禾也說:
“每個家長都有過孩子青春期,但是沒有一個家長是100次都能和孩子融洽相處的,只有10次的溝通失敗。
”
青春期也是親子關系的一場危機,孩子叛逆、不聽話、唱反調,是對家長錯誤教育的最好契機。
好的溝通,是為了教育而生的
兒子在青春期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由于自己的無知,跳過很多坑,被人洗過腦,浪費了不少的金錢和時間,痛下決心學習青少年心理學。
經過兩年的苦痛和喜悅,終于穩穩地展現出笑容。
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解決也是個漫長的過程。
小馬指出,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在家庭關系上,尤其是孩子在學校的人際交往中會遇到各種困難。
小馬指出,學校、家庭、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學校中,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或者是孩子的情緒不太好,就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在學校受挫、或者被欺負,就會出現校園霸凌事件。
會導致孩子性格偏內向、自卑、膽怯、不愿意跟別人交流,這些心理問題在長期的校園暴力中長期積壓,會形成孩子暴躁、易怒、自卑的性格特點,甚至還可能會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
孩子不愿意與人交流,甚至出現抑郁癥狀,這些情況,都與家長的養育方式有關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我都是為了你好”“你還小,要懂事”“我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你還不聽話”……
這樣的話語,雖然父母說出來是為孩子好,但是在孩子的耳朵里,他們不僅聽不進去,還會覺得父母對自己非常失望。孩子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下,性格會變得孤僻、缺乏自信,也會變得越來越暴躁、抑郁,這無疑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懂事的孩子容易變得自卑
每個人都是懂事的,孩子天生懂事,要懂事,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感受。但是當他們長大以后,很多父母發現自己教育孩子很難奏效,自己孩子也不聽自己的話,這時候,父母就會感到十分的憤怒,覺得孩子不聽話。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只要他們能將自己“放在最佳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還可以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在社會上更容易受歡迎。
如果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段,選擇了讓孩子“隱忍”的方式,那么他們在和其他人相處時,可能會表現出非常強悍的姿態,或者是固執的性格。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選擇尊重孩子,對于他們成長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一些舉動,做出一些評判,從而抬高自己,這其實是為了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權威。
3.叛逆期
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會慢慢地開始進入到“叛逆期”。很多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變得不再像以前那么的乖巧懂事了,越來越不聽話。家長就會感到非常的恐慌,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正處于叛逆期,可怕的“仇親期”,也會變得十分的暴躁,而且也會變得特別的叛逆。
父母要想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就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去引導孩子,不然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