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叛逆期怎么辦?
孩子三歲是叛逆期,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大人說什么,都會去反駁,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甚至一概不聽,都會故意跟大人作對,讓父母來往東走,他偏要往西走,尤其是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行為舉止,處處都是叛逆。
《都挺好》這部電影中,她的女兒是個很叛逆的孩子,從飲食起居到待人接物都和大人對著干,她儼然是一個小“媽寶”,從小乖巧可愛的孩子。她從沒有想過放棄自己的演藝事業,而是努力適應著媽媽的安排,一步一步長大。
劇中的素素素是個特別乖巧的女孩,從小到大都是媽媽的小棉襖,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可每次考試成績下來后,媽媽都要幫她做試卷,幫她整理試卷,為了幫她節省時間,媽媽還會特意為她準備“錯題集”。在媽媽的鼓勵下,素素很快就成為了年級第一名。
然而,進入初中后,她開始慢慢出現叛逆,小時候起的乖巧懂事,讓媽媽頭疼不已。但與此同時,媽媽的管教越來越嚴苛,她漸漸失去了自我,變得唯唯諾諾諾諾,縮手縮腳。素素素也逐漸變得沉默寡言,像一只“小綿羊”,唯唯諾諾諾諾,卻生怕被媽媽“拋棄”,她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也許有些父母會說,這樣教育方式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但也是事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不是出在青春期,更多是在青春期。
他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自我確認、認可自己的身份。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父母去認可、肯定,而不是去控制和指責。這種需要就是需要不停地在孩子身上實踐,不斷地尋求自我認同。
他們會摸索學習、調整自我同一性和世界觀,找到自己能夠掌控的事情。
在這種狀態下,他們的自我感覺良好,懂得分享、關心他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在這種好的情緒下,孩子將會保持與父母相處的距離,逐漸從父母的言行中認同自己,并對自己有更多的認可。
這時,父母對他們的評判就是孩子的缺點,孩子會因此自卑敏感。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孩子想要維護自己的尊嚴,那么就必須要小心翼翼,他們犯了錯誤,父母的批評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要做的不是指責,而是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只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不完美的,他們才會以更好的態度去面對自己。
當父母試著告訴孩子“你可以犯錯,但是需要努力”時,他們的孩子就會知道,犯錯是可恥的,如果他們再一次犯同樣的錯就更應該受到批評。
當他們在人前表現得更好時,往往更容易成功。
當他們對別人家孩子的閃光點贊許時,他們的孩子會在父母這種贊許下,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并且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比如,當他們生病時,父母對他們說:“你身體不舒服,我們愛你,所以你不用擔心?!彼麄儠惺艿礁改傅膼?進而更加努力地把自己照顧好。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給他們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厭學,工作拖拉,脾氣暴躁,不服管教。
經常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評價,說孩子這樣不行,那樣不行,這樣是不對的,而是給孩子貼標簽。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是一個失敗者。這會導致孩子自暴自棄,甚至自暴自棄,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重新樹立信心。
3.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一定要多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哪怕他說的不合適或者是有一些錯誤的觀念。這樣父母就能夠多去了解孩子,多去引導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責罵或者是命令的語氣去和孩子交流。因為他們也需要和父母更多的溝通,而不是靠吼去壓制孩子。要知道,教育孩子其實和孩子溝通是一樣的,想要和孩子達到什么效果,要用什么樣的方法才可以。這樣孩子也會更加的愿意去溝通交流,父母也會更加了解孩子,并且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需要耐心的,尤其是在叛逆期的時候,更需要父母的正確的方法。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少說話,不要直接就批評孩子,最好是去詢問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之后再去溝通的時候,也能更加順利一些。
總結
教育叛逆期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多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多去接納孩子,不要總是一味地責罵孩子,這樣孩子內心會更加的煩惱,親子關系也會更加惡化,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