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叛逆期怎么辦
關于叛逆期,是什么?我們首先來說說叛逆期,所謂叛逆,就是大人不尊重小孩的獨立意志,小孩對大人的態度稍有不如意就會開始反抗,摔東西、撒潑打滾,甚至是離家出走、自殘、自殺。
之所以會叛逆,是因為小孩兒心智發育不成熟,叛逆期實際上是小孩兒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他想要通過這些行為證明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所以大人用攀比、蔑視、不尊重孩子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孩子們也很難會聽從。
第二,
小孩子為了顯示自己有價值,也想吸引別人的目光,所以就會迷戀手機,通過游戲來滿足自己。
第三,
小時候被父母管得太嚴,沒有玩耍的時間,孩子們可以在網絡中尋找歸屬感,獲得慰藉。
第四,
很多大人覺得孩子迷戀手機就是在傷害身體,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
孩子迷戀手機的原因有很多種多樣,比如有的孩子是因為缺少陪伴,因為父母太忙總是用手機“打發”孩子,有的是父母常常拿手機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有的是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有的是忙工作讓手機“陪伴”孩子,有的是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有的是父母離不開手機,有的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滿足,給孩子買手機。
手機滿足了孩子一時的歡愉,卻剝奪了孩子一直以來對父母的感恩。
第二個坑:讓孩子沉迷于手機,變成一個學渣。
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就算是學霸也是玩手機玩游戲,怎么辦?
我對他說:“別的孩子玩手機,那你為什么不把玩手機呢?”
他說:“我就是玩一會兒手機嘛。”
我回答:“你的手機比我還要重要。”
他說:“要是我不玩,我就不會比你玩。”
然后他還是頂嘴,不肯放下手機。
我說:“那好吧,我給你道個歉,不允許你玩。”
他轉身就走。
后來他才道:“但是你不能當著我的面玩手機。”
然后,他跟我鞠了一個躬才結束了這場權力爭奪。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覺得他們失去了掌控權。
而實際上,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和父母的爭奪當中形成的,沒有任何一項能力會因為父母對他的錯誤態度而喪失。
02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
明明說吃飯前把玩具收拾好,可孩子偏偏又不肯。
在電視《小豬佩奇》中,對媽媽說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了,他撒謊說是自己拿的,然后媽媽追過來訓斥他,說沒有偷看他的玩具。
在動畫片中,他和爸爸的關系一直都很好,爸爸說媽媽是個“壞人”,他卻說:我只是個小孩子。
當孩子們為了爭奪玩具而鬧騰時,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需求。
在這個時期,比起我們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去收拾玩具,不如讓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飯的時候把飯菜擺好,收拾玩具,整理書架,清理地板,孩子有了目標之后,他們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再去反抗了。
而不是用威脅、命令的語氣,來要求孩子去做事情。
這時候,父母的態度就要軟下來,對孩子的要求明確、具體、明確,避免出現“孩子不聽話”這種情況。
2、做個民主、開明的父母,對孩子的需求不做過多限制。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有他不同的“叛逆期”。
孩子會有“叛逆期”,往往是父母沒有正確認識孩子的表現。
當孩子在叛逆期出現“叛逆期”時,父母要“清醒”。
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正常的,說明孩子長大了,而不是要“老一套”,以“老二”的姿態去面對,用暴力解決問題。
要意識到,孩子的叛逆,是在提醒父母需要轉變了。
孩子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的最大的錯誤。
為人父母,唯有給予生命,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