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男孩叛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青春期男孩心理的發展特點、青春期生理變化、青春期心理的敏感性、青春期生理的急劇變化等等。作為父母,我們要以一種不過度擔心、不過度焦慮的心態來面對孩子。
青春期男孩叛逆,是一個自然規律,家長不用太擔心。
1、從小學階段,家長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要經常主動跟孩子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適當地給孩子提供一些幫助。
(2)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予以積極回應。
(3)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要獨斷專行。
(4)不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可以給他尊重、信任,減少一些“你必須、你應該、你必須”,如“你應該、你一定要……………………”
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
1、給孩子傾訴的空間
家是孩子避風的港灣,是孩子心靈的避風港。但家是孩子避風的港灣,是孩子成長的避風港。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我們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努力做到時,不要忘記了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獨立的空間,這樣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有面對來自外界的壓力與挑戰的勇氣。
2、學會放手,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你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獨立思考能力,這是最基本的,也是孩子成年后所需要的。在父母要把孩子當做一個成年人來看待之前,家長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我們自己要在孩子還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之前,對他們進行引導。
舉個例子:小慧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家庭,她的孩子在上初中,從小到大,她都是自己帶著孩子回家去上學,從小,她就經常帶孩子去鄰居家串門,晚上她還經常加班,出差回來孩子都已經睡了,自己一個人在屋里寫作業。
孩子每天都要這樣被送到很晚,早上八點上學,然后開始下午四五點放學,然后下午五點放學,然后就是晚上十一點以后再回家,然后就是八九點甚至到八九點。如果小慧一直堅持這種習慣,孩子的注意力基本上都在學習上,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能夠把作業的時間更長一些,每次作業基本上都能夠按時完成,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慢慢的上去了,她也表示很欣慰,要知道,等孩子上初中以后,就不可能天天在家里按時完成作業了。
為此,這位家長只好辭職回家,讓孩子重新上學,但是后來孩子的學習成績仍然沒有什么起色。
在網上找了很多資料,都沒有任何的實驗可以證實這個孩子到底是生病了還是不想上學。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孩子的爸爸發現了這個秘密后,孩子的父親給孩子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孩子有什么疑問可以隨時回家解決,如果孩子沒寫作業,那么就把孩子接回家,讓孩子自己解決,哪怕孩子回答的問題是錯誤的,爸爸也不會強迫孩子的,對于一個初中生,他的未來沒有什么要求,沒有必要非得考第一,而是讓孩子去適應學校。
通過這位家長的行動,讓孩子明白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自己的事,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承擔責任,那么就主動去做一些事情,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雖然過程中是會有失敗,但是也是值得的。
之所以能讓孩子這么做,就是源于他的母親在身后默默的支持孩子,孩子不想讓他們做什么,就會一直催促著他們去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面對這種事情,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即便失敗了,他也知道自己還是可以成功的。
這樣的鼓勵對孩子來說,就是對他的一種肯定,讓他們更加的自信,從而有利于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
而鼓勵的方式就是要對孩子說,“你做的事情讓我很驕傲,我相信你下次也會做的更好。”
那么孩子就會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并且充滿自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5、教會孩子社交技巧
社交能力就是人際交往技巧的一個方面,我們應該教孩子如何去和別人交往,這是所有的前提,只有社交能力強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那么在孩子需要社交的時候,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怎么去和別人交往,讓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能夠快速的提升,以后遇到事情的時候,也能夠游刃有余,讓自己在社會上有更多的競爭力。
6、教會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會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夠逐漸學會自己獨自生活,以后就算是上了大學,甚至是步入社會以后,也能夠擁有好的生活能力。這就是讓孩子能夠有自理能力,能夠能夠有自理能力,讓孩子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今后的人生當中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
想要讓孩子擁有好的生活,那么家長就必須要教會孩子去獨立生活,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加的自信,才能更加的獨立,更加的快樂。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當孩子具備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之后,家長就要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不要總是怕孩子做的不好,所以總是幫孩子做,讓孩子變得更加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