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叛逆期的孩子都比較調皮搗蛋,尤其是男孩子的叛逆行為尤為突出。那是因為男孩在幼兒時期的大腦一直處于高速發育階段,相對來說,想要引導就得要從小就開始。
小時候,孩子只有跟父母對著干才能開心,當然也就不會出現叛逆期。等孩子上了小學,進入了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想要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一樣來對待,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畢竟心理變化大,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做主,特別是父母的管教方式出問題。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時候,孩子對大人的依賴就變成了小大人,孩子需要被尊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小孩子,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孩子也很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所以,對于孩子來說,想要變成小孩子一樣就必須掌握一些事情的主動權,很多事情家長不能做主,更不能適時的“放權”,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這時候,家長不妨“放權”,讓孩子把事情做了,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選擇、去試錯,讓孩子在嘗試中獲得經驗、獲得成功。而父母更多的是在孩子還沒有自己做決定時,就“橫加干涉”,結果讓孩子更加抗拒。孩子更想自己做決定,他可能會故意跟父母對著干,但是父母卻不這么認為,還以為自己是在為孩子好,最后就變成了孩子的“奴隸”。
“放權”,父母要學會給孩子“放權”
1、讓孩子自己決定
上初中的時候,小美對媽媽說:“同學們都覺得我是個小機靈鬼,都覺得我很聰明。”而小美總是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事情自己做不了主,以后會有很多事情要自己動手做。
因此,小美對于孩子的管教也越來越嚴厲,可是小美覺得孩子長大了,自己越來越難管,她感覺不想管束了,可是自己說了沒用,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麗麗有一個女兒,上小學的時候,孩子也是很聽話的,學習成績也還很好。
可是上初中以后,小美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成績越來越差,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想和孩子進行溝通,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于是她想讓孩子休息一會,讓孩子自己玩,孩子也不愿意,就把手機給摔了。
孩子拿起手機的時候,就從沙發上跳下來,摔成了很多血,滿地的血。
這時候小美立馬就沖到了學校,把孩子領回家。
孩子在家里就像是被奪去了最后的瑰寶,整天就覺得家里沒有溫暖,感覺不到一點溫暖,雖然孩子每天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衣服顏色各異,但是孩子還是不怎么樣,每次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自己動手做。
慢慢的小美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開始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小美就是說這個方法不對,但是孩子卻總是不聽,自己也是很無奈,每天晚上都是如此,想要知道自己怎么對待孩子,怎么對待孩子,但是自己又無能為力。
最后,朋友也說到了,自己家的孩子脾氣越來越差,總是很不耐煩,有時甚至是很討厭自己的孩子,自己經常會忍不住去打罵孩子,可是打罵完之后又覺得愧疚,這種感覺真的很不好受,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
一、為什么孩子總是喜歡跟父母對著干?
1.父母的教育方式的錯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在一起玩,他們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總是動不動就打罵孩子,那么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在教育自己,從而會產生一種錯誤的心理,有時候因為自己的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確,導致親子間產生隔閡,孩子也會有模學樣地模仿父母的做法,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良好習慣的人,父母必須首先做到在自己的生活中去。
2.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存在問題
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一直都是處于一種模式,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是很容易導致親子之間出現隔閡的,甚至是孩子長大之后,他們之間也會出現隔閡,所以,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代溝,那么孩子就會對父母存在著很大的依賴,從而存在著很大的不安全感,他們也不愿意去相信父母,導致親子關系產生隔閡。
3.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雖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存在問題,那么孩子也會將這種模式映射到下一代的學習過程中,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也是導致孩子出現叛逆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叛逆期
1.家長給孩子施加壓力,強迫孩子學習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少走彎路,但是這樣的方式,不僅孩子不能認同父母的想法,也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厭煩的情緒,雙方之間產生矛盾,也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
2.孩子容易出現叛逆心理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不同,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也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