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兒厭學不去學校咋辦
高二開學后,女兒在家整天玩手機,一天到晚抱著手機不放,我和老公嘗試過把她手機收走,但孩子跟我們大吼大叫,說要去上學,怎么勸都沒用,我和老公想了個辦法,我們每天一起出去散步、跑步,女兒晚上就乖乖地回房間睡覺了。
一開始孩子還比較容易,堅持了一個學期下來,女兒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基本不碰手機了,我們以為她適應高中生活就可以了。可是,女兒剛開始住校,沒有手機,我們擔心孩子被同學孤立,也擔心孩子成績被拉下,更擔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位家長說:“我女兒和我女兒是住校,一開始一放學回家就抱著手機玩,吃飯也顧不上吃,作業也不寫,每次都是晚上11點以后才開始寫完作業,不到1個小時,就要趕作業。”
一位家長說:“我女兒和我女兒是住校生,周末回家就把房門緊閉,不讓我進去打擾她學習,并且作業從來不寫完,我都不知道她到底在干什么。”
一位家長說:“我女兒和我女兒同班同學一直都是班上前十名,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下來了,全班只有她考了個一百多名,當時我也是很高興,就把這事告訴了他。沒想到他卻說:‘你有什么資格?你自己不努力還不是為我讀書?還不是要我跟你們一起丟人現成什么呢!’”
其實這個案例中,這位家長的出發點確實是為了孩子好,但卻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認為孩子在學校不適應是應該的,一味的批評指責。
在孩子的角度,她自己應該是很努力的,她沒上過高年級,沒有上過學前班,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所以無論孩子有什么樣的成績,她都是期望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她就經常給孩子灌輸“要贏在起跑線上”的思想,讓孩子拼命學,甚至連晚上做作業都要花一個小時,都要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
這樣導致了孩子的壓力很大,很多時候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家長的期望值過高。
期望值過高,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力,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厭學。
第二,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打擊掉。
其實孩子的興趣都是很鮮明的,比如孩子在學一種樂器,或者畫畫,或者唱歌。當孩子對一件事物感興趣的時候,興趣都會被打擊掉。
第三,父母在一些事情上偷懶,沒有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成績好,一方面,在言語上經常會偷懶,比如孩子在學騎自行車,會問父母,你學的怎么樣了?這時候家長會說,要不是我當年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現在要是為了孩子將來有個好工作,我的工作都要完了,我的人生都完了。這就是典型的學習內驅力被打擊掉了。
如果孩子是因為成績不好,這種學習內驅力被打擊掉了,孩子內心沒有了學習的熱情,而且外驅力沒有被激發出來,就會消失不見。
要是孩子是因為外驅力失去了興趣,他就不會有學習的動力,如果孩子是因為成績好,外驅力被激發出來了,外驅力就消失了。
作為家長要想提高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就要避免把孩子學習變成家長的苦差事,這也是我們“夸”孩子的根本目的。
孩子的感受和興趣被調動起來,學習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
如果家長把學習變成孩子的苦差事,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孩子的學習效果也就會“告知”家長,而不是“被嘮叨”。
04 夸孩子,越夸越聰明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了“成長型思維”的概念,即夸孩子努力和成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在以后遇到挫折時更愿意挑戰自己,而不容易自我放棄。
為了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父母要適當的夸孩子,不要“太聰明”,“夸獎”的蜜糖效應,對孩子產生的積極作用很大。
學會夸孩子,需要一些技巧
1.正確夸獎方式
夸獎孩子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夸孩子一定要夸具體的內容。
“你真是個好孩子”,“你真聰明”,這樣的話就像“我說”的強化式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誤導。
如果夸孩子努力了,沒什么“值得”,他很可能會認為努力沒什么意義。
2、夸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表揚孩子的過程,不要夸贊他的結果,而是夸獎他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比如,當孩子拼完一個玩具的時候,他很努力的在觀察到了,把這個玩具放在那里了,但是沒有做出實質性的努力,而是選擇了成功。
那么他就會從中獲得經驗,下次再拼個更多的玩具。
而家長對孩子表揚鼓勵的話,可以是這樣的:
孩子,你今天拼的很好看哦,而且你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一定會很開心的!
這種表揚,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鼓勵,并且很愿意配合家長,并且會一直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