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叛逆是什么原因呢?我自己就是個所謂的“叛逆”小孩嗎?你是不是又誤會了小孩呢?
01
每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三個叛逆期:
第一個是三歲左右,稱作寶寶叛逆期。
第二個是七歲左右,稱作兒童叛逆期。
第三個叛逆期,稱作青春叛逆期。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有三個叛逆期,最近幾年我們經常能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現在的叛逆期越來越早,也越來越不合時宜。
從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變成了愛頂嘴,不愛學習的孩子,我們說一個詞都能給出三個“叛逆”的答案。
這三個叛逆期,都是什么時候
家長們認為的叛逆,其實都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
孩子們通過反抗,來彰顯自己的成長。
兒童心理學家馬歇爾德認為,如果在這個時期,家長能夠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孩子同樣也會享有說話的權利。
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然后再去接納孩子,陪伴孩子走出叛逆。
那么,家長該怎么做呢?
▼
1. 尊重孩子,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家長們要記住一點,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的腦回路都是不可逆的。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的大腦也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活躍。
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需適時調整,切記不要過于強勢,應該平等的和孩子溝通。
2. 了解孩子,學會傾聽。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叛逆的時候,都會以暴力的形式教育孩子。
但是這樣其實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相反的,家長應該學會傾聽孩子,學會理解孩子。
家長們要知道,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家長的說話方式錯誤了,學會傾聽比學會傾聽更為重要。
3. 溝通是親子間的心靈的碰撞。
其實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只有了解孩子才可以在和諧的家庭中讓溝通變得更加有效。
父母應該和孩子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模式,讓彼此之間相互尊敬。
家長應該和孩子進行一場平等的對話,這是和孩子形成良好溝通的基礎,父母應該做孩子的傾聽者,如果父母沒有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那么只會讓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因此,父母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 多去鼓勵孩子。
當孩子的做法不正確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一味的批評。不要去指責,而是應該讓孩子換位思考,去理解父母的感受,能夠接受父母的批評。
2. 學會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會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么的遵守規則,對父母的說教也不再愿意接受。而此時父母要做的就是根據具體情況,幫助孩子制定出合理的規則。
只有讓孩子自己制定規則,孩子才會做到自律。同時,父母在給孩子制定規則時,也要注意安全,不要破壞規則。
3. 父母要做好榜樣。
孩子的好習慣都是父母培養出來的,所以父母要懂得約束自己,為孩子樹立榜樣。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他這樣做很不好,等到他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父母如果能夠在孩子調皮搗蛋時,不是一味的訓斥孩子,而是和他一起承擔起責任,一起改正,孩子就會從父母的身上學會如何面對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自然也就不會有那么多叛逆期。
4. 教會孩子有計劃性。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讓他們學會規劃,也就是說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規劃,什么時間學習什么內容,這樣做孩子就會主動去學習。如果父母把計劃安排的太滿,不給孩子思考的時間,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是父母的安排,父母不重視自己,會導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沒有計劃性,孩子很難獨立自主。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讓孩子學會規劃,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各種問題,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任何事情。
5. 給孩子做事情的時間表
孩子上學之后,難免會有磨蹭的行為,就算是有時候孩子真的不在身邊,父母也能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做事情。
6. 給孩子自由
孩子在上學之后,也會面臨很多需要完成的事情,比如說周末作業、興趣班的選擇、去哪所學校等,有時候孩子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家長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會。
而且家長需要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事情,不要草草了事,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自由。這樣既不會給孩子增加過多的心理壓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7. 要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
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他們自己的隱私空間。
很多時候,孩子和我們家長是存在著很大的意見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決定。
特別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