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叛逆脾氣暴躁,被父親打罵后,3天在重慶江北走失,20余天離家出走,成績也一落千丈,家長找遍了當地民警,最后在民警的勸說下才找到了男孩。
現在男孩情緒十分暴躁,我們已經無法理解為什么男孩會這么暴躁,因為從小父母對他的管教過于嚴厲,動不動就打罵。他從開始學習一直不錯,一直在年級前幾名,但是性格內向,經常遭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責怪。
后來到了初二,在一次與同學打架,并且屢教不改后,開始肆意地從高處往下跳,持續到某個晚上,家長還發現孩子蹲在一個角落里玩手機。他當時氣急了,把手機狠狠地摔在地上。這個時候,他的父母沒有給他施壓,也沒有跟他訴苦,他說自己只是想“發泄”。可是沒想到的是,孩子的舉動卻激怒了父母,他們不但沒有把孩子拉回來,反而質問他“你為什么要把我生出來?你知不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辛苦嗎?”
原本是想平息爭端,沒想到父母質問孩子“你為什么把我生下來?生出來之后我會有什么感受?你知不知道,我為了你生了多少氣?”
孩子這一哭,竟然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
他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離家出走,要回家。父母跟他說的時候,孩子可能是聽不進去的,是被指責,還是自己的需求被忽略了?
一個孩子能否跟父母共情,特別是對待父母的態度。
所以,孩子會經常因為父母的情緒而選擇低落、沉默,有什么事也會一回家就把自己悶在房間,或不出門就把自己關在房間,父母不要對孩子說類似于“振作起來,真的不要緊”這樣的話,甚至不要去罵孩子,這會讓他感到很難受,覺得自己沒有被重視。
3、不要直接說父母不愛自己了,但是自己心里卻想著爸爸媽媽,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我們要盡量減少說這種話的頻率,多跟孩子交流溝通,特別是跟孩子站在一邊,減輕他的心理負擔,更不要強行給孩子下定論,比如這孩子以前很聽話,都是通過叛逆來改變的,現在我就不跟孩子說話了,在適當的時間我會和孩子講清楚他的想法,傾聽他的內心。
4、保持中立的家庭會議制度。
在會議制度里面,所有人都要自覺遵守,也就是說這個會議制度是由家庭成員共同制定的,在這個會議上無論任何人說什么,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不要馬上去否定他,而是應該以中立的態度去接受,尊重孩子,鼓勵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以便充分發揮,同時對孩子實施家庭會議的主體責任。
5、保持一定的家庭地位。
這個是每個家庭都需要做的,尤其是對孩子來說,這個階段更是需要孩子的父母。一個良好的家庭地位以及民主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同時,在與孩子進行家庭會議的過程中,給予孩子足夠的發言權。在討論時,家長應盡量采用啟發式的方式,去思考孩子的想法,激發孩子的表達欲望。
6、注意不要用欺騙、威脅的方式。
這樣的話,是對孩子絕對的不尊重,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只有在不斷地嘗試與挑戰中才能學會如何與人合作,也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
家長應該給孩子機會去展示自己,而不是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
6、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當孩子有了不好的想法時,家長應該及時進行引導,并耐心地對其改正。家長的好言相勸對于孩子而言,無異于捅破了他的心房。如果家長這樣粗暴地對待孩子,孩子長大后就會變得膽小懦弱,沒有主見。
無論何時,請一定記得,家長永遠都是孩子最堅實的后盾,無論何時,請記得多給孩子一個“撐腰包”,并肩交鋒芒。
7、也許你的孩子不夠聰明,但他們很善良。
善良的孩子,是你的朋友。他們會在你面前表現得很懂事,不做一些過激的行為,在眾人面前,都會禮貌地拒絕別人。
孩子很敏感,很容易相信別人的看法,他們會覺得自己很愚蠢,很蠢。但是,親愛的家長,請一定要注意孩子很在意自己的成績,不管是考得好還是考得不好,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鼓勵。在孩子眼里,自己的表現也許比別人更優秀,無論成績好壞,都是一種努力的表現。
學習最重要的事,就是養成這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