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嗎(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近年來,青少年抑郁癥呈上升趨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社會熱點之一。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調查顯示:初中階段的抑郁檢出率約為3成,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7.6%-8.6%,高中階段的抑郁檢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10.9%-12.5%。青少年因抑郁癥非正常死亡時有發生。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認為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生態系統的影響,而家庭與學校是生態系統中與個體緊密聯系的微觀系統。已有大量研究發現來自家庭與學校的不利因素會導致學生學業、心理和身體健康受到損害。這種生存環境中個體遇到的會增加消極或不良發展結果的因素,被稱為風險因素(Risk factor)(Wright&Masten,2005)。其中,家庭風險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家庭結構風險(單親、重組家庭)、家庭資源風險(留守、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父母失業、家庭經濟困難)和家庭氛圍風險(家庭高拒絕、高控制、高沖突等)。
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大量的事實證明,單親、離異家庭的孩子因教育缺失存在更多抑郁、焦慮、敵對和孤獨等心理健康問題,有著更高的犯罪率和自殺意念。
新冠疫情期間,父母的陪伴密切了親子關系,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會加劇了親子沖突。這種沖突會加重了青少年的抑郁、絕望和問題行為。
后疫情時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引導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也是當前一個迫切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