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學生拖延癥(上學拖延癥)
馬上開學了,孩子的狀態還好嗎?有沒有開始變得不對勁?比如叫他做事,充耳不聞。吃飯、睡覺、檢查作業顯得無精打采、拖拖拉拉。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不少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就有“拖拉、慢”的壞習慣。作業慢、吃飯慢、睡覺晚,也因此沒少被家長斥責。老師們都會提醒家長,有拖延癥的孩子在學校里會很吃虧。整天被催、被罵,孩子也會喪失信心,越來越沒有成就感。
最麻煩的是,孩子一旦開始拖延,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越拖拉放學就越晚,寫作業慢吞吞,導致遲遲完成不了作業睡覺,最后影響到第二天上學。家長也會特別擔心:這樣拖延下去,孩子就會和優秀勤奮的孩子落下越來越大的差距,自信心和學習動力也會慢慢消磨殆盡。
小編想提醒各位父母,孩子有拖延癥,千萬不要“硬碰硬”地教育,他們可能只是沒有鍛煉好“時間管理”能力。國際上有套ATMP訓練法,專門對付孩子“拖延癥”。
A=wake up讓大腦蘇醒
很多小孩早起時,魂不守舍、迷迷糊糊,是大腦活躍度最低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讓他做什么事,他都反應慢半拍,無精打采地刷牙洗臉、穿衣服、吃早餐、進教室。
別以為到了學校就會變好。很多孩子就算到了上第二堂課的時候,腦袋依舊昏昏沉沉。課程學不會,知識也記不住。
這時候,最好給孩子安排早餐時,準備一些較硬、需要咀嚼的食物,比如營養豐富的堅果。
原因是,咀嚼硬食,大腦的血流量能增加興奮程度,只要讓大腦有氧氣后,就會蘇醒過來。
如果是讓孩子吃水果的話,最受推崇的是產自南方的番石榴。番石榴硬、又有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營養。
據統計,孩子吃番石榴的時候可增加大腦28%的血流量。
放學后,孩子累了一天,做作業無精打采,也可以用同樣的辦法,讓孩子的頭腦醒一醒。
不過小編也提醒大家,最好不要讓孩子吃巧克力、面包或者其他糖分含量過高的零食。含糖量太高,身體需要分配給胃部更多血液去消化,反而會讓頭腦活躍程度下降,孩子會變得更沒有精力學習。
T=time學會時間管理
剛上小學的孩子,可能還不明白你要求的10 分鐘長度能做幾件事,這需要經過練習。所以,一定盡早開始訓練孩子的“時間管理”力,包括可讓他試著戴手表,教他計算時間。
訓練時,你可以跟他說:“聽故事10 分鐘后就能讓你休息,如果不知道10 分鐘多長,只要指針到數字幾就是了。”
或者也可以比喻,例如:“10分鐘就是看一集《小豬佩奇》的時間”。等于是把時間概念具體化。教孩子時間管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合理分配時間。
我曾經問過孩子,“你寫完一頁數學作業,需要多久時間?”她驕傲地吹牛說,“我5分鐘就能寫完一頁?!钡呛髞恚鋵嵒?5分鐘才完成作業。不過我也沒有批評她。我只是婉轉地告訴她,不要太貪心,別以為短時間內就能做好很多事情。
經過平常這樣的練習,孩子到二年級、三年級后,自我時間管理能力就好得多了。
M=motive尋找學習動機
事實上也存在這樣的孩子,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沒動機,凡事無所謂。他們真的是破罐子破摔嗎?也有可能是他們已經被打擊得太多、太狠了。
被老師斥責、被家長碎碎念甚至被吼叫,孩子很容易喪失信心和成就感。當他們覺得怎么做都達不到大人的期望時,就徹底失去目標和動機了,就什么事情不想做了,只想要做點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成就感也是可以訓練的。
小編建議使用獎勵制度,但要和孩子一起訂定才行。
你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宏大的目標,比如學期末進入班級前三,或者連續一個學期準時完成家庭功課。相對應的你也得允諾足夠有吸引力的獎勵,比如當前最流行的游戲機、酷炫的溜冰鞋等等。但是在執行的時候,你得給孩子把龐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小小的、容易完成的目標。
在早期,點滴的進步和成功非常重要。它能給孩子帶來希望。
如果連續3天都能在8點前把功課完成,那已經很棒了。這時,可以在周末帶他出去玩,當作小小的獎勵。
在和孩子約定好的時候,也要給與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這時候你要記住不能嘮叨、批評。小編認為,獎勵未必一定要是物質性的,有些孩子可能更需要父母能花更多時間陪伴。
P=plan善于規劃
別說孩子了,其實很多大人也分不清輕重急緩。事情一多,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安排優先順序。到底應該先寫功課、做家事,還是洗澡或吃飯?
聰明的家長不會直接替孩子安排,而是讓他們自己來,家長只在旁給建議。
記住,所有事情都要跟他討論優先順序,包括寫功課也要有順序,要先寫困難的、還是簡單的。安排順序有許多種邏輯,每個家長、孩子各有不同,也沒有什么高低之分。
比如寫作業的順序,孩子普遍都希望寫簡單的,這當然可以,先做簡單的,可以讓他得到成就感。
另外,也可以先寫喜歡的、需要動腦的,因為重復的功課會讓注意力降低,如果本身專注力就不夠,就會受到影響。而先寫動腦的,則可以提升大腦活躍度。
最后還是提醒大家,孩子拖拉、懶散,可能真的不是品質問題。你叫不動他,也千萬不要大動肝火、和他們硬碰硬。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養成好習慣,才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