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防騙防拐演練美篇(幼兒園防拐騙演練的美篇)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做父母的最痛恨的就是人販子,而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都很注重平時對人販子的防范,但是孩子們在真正面臨考驗的時候,能做到如何呢?
前幾天,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幼兒園里舉行了一場防拐安全演練,本來信心滿滿,結果卻讓老師們大跌眼鏡。
這天,幼兒園要舉行一場安全演練,因為平時在幼兒園老師就經常教育孩子們,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更不要隨便跟著陌生人離開。
所以聽到說要搞這樣的演習,老師們都是信心十足。于是扮演壞人的小伙子上場了,他先是給孩子們每人發了一顆糖,一開始孩子們還畏畏縮縮,不敢上前。
不過有幾個寶寶接了糖果之后,開心的吃了起來。這下旁邊的小朋友們看著也眼饞了,紛紛拿了這位叔叔手里的糖果。
本來還很有防范心理的孩子們,在這位叔叔百般誘惑的話語之下,再看著手中的糖果,紛紛”繳械投降”。
當孩子們想要繼續吃的時候,這位叔叔騙他們車里還有,就在外面,要帶著孩子們一起去車里拿。
就這么一個小小的謊言,竟然把整個班的小朋友全部引了出來。跟著這位叔叔踏出了幼兒園的大門。
而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全軍覆沒,老師則是氣得崩潰大哭。大聲說道:”平時都白教你們了嗎?要是這個叔叔是壞人,你們知道你們現在可能都已經不能安全地待在這了。”
孩子們望著哭得這么傷心的老師,有些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紛紛底下頭思考。而老師整理好情緒之后,又語重心長地和孩子們講解起了安全防范知識。
雖然在實際情況下,有幼兒園的老師在場,門口的保安防范,陌生人不太容易闖進校園得手。但是這場”不成功”的安全演練,其實是一件好事,給老師和家長們都敲響了一個警鐘。
對孩子安全知識的普及,不應該只停留在口頭層面上,而是要真的讓孩子們理解明白,才會在各種花招和套路下,不受欺騙。
家長們要如何樹立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1. 堅持”輸出”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家長們要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這方面的知識,時常提醒孩子們注意安全。
幼兒園孩子年齡小,保護自己的意識差,要對孩子們進行不斷地提醒,而不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將教育孩子的過程,貫穿到生活中的每一處。
不要擔心孩子們閱歷少,脆弱的心靈接受不了一些反面的例子,生怕破壞孩子們對世界美好的認知。
讓幼兒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認知和鞏固自己所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識。堅持長時間的不斷”輸出”,才能讓孩子們時刻記在心中。
2. 別只停留在灌輸
就像上文提到的幼兒園舉行的安全演練,其實就起到了一個很好地作用。對孩子們安全意識的樹立,不應該只停留在口頭灌輸層面。
簡單地說教并不能讓孩子們引起足夠的重視,經常反復強調還可能會引發孩子們的厭惡之情,讓他們把大人的叮囑,看作是一種負擔。
家長們在平時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不妨把這些類似的事件變成小故事,或者直接進行一些角色扮演。
通過情景再現的模式,模擬壞人們的行為,讓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更加明白自己該如何做,才能保證安全。
3. 別把孩子禁錮在”牢籠中”
外面多有危險,有機會還是待在家里比較好。不讓孩子出去,他們就不會遇到危險。其實這種行為也是不太鼓勵的,這就屬于是”因噎廢食”了。
孩子們整天被關在家里或者學校當中,禁錮在”牢籠”里,對外面的事物一無所知,那么等到他們有一天有機會出去,就會對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嘗試。
我們不可能把孩子綁在家里一輩子,一旦孩子們有一天走了出去,誰能保證會不出危險呢?所以不如讓孩子們去了解,去體驗。
比起保護孩子讓孩子絕不和危險沾邊,不如在平時生活中,就幫助孩子懂得什么是危險,如何擺脫危險,征服危險。
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進行”實戰演練”,讓孩子們真正地懂得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安全意識扎根心靈,這才是真正地安全教育,才能讓孩子真真正正地安全。
希望所有的孩子們,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