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家庭教育促進法》步入眼簾的時候,讓我想到了著名心理學家、作家武志紅先生寫的一本書《為何家會傷人》,暫不說書里面的細節,就這書名足以反襯出《家庭教育法》的重要與必要。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里問題研究的李玫瑾老師曾是說過,任何一個犯罪分子,追根溯源,都有一個問題家庭的不當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成長基石,家庭教育得當,孩子會健康成長,幸福生活,創造社會價值,而家庭教育不當,孩子受傷,小則影響家庭幸福,有甚者影響他人,嚴重者危害社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德行就是孩子的榜樣,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教育成長的過程。要想成為智慧父母,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就需要我們父母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讓我們作為父母有法可依的教育孩子。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都開始更加重視家庭教育。作為最為疼愛孩子的父母,也更應該擔負起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孩子實施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每個家庭的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成人成才。而如何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習慣,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家長學習成長地方。
每一個工作崗位,在入職上崗時,大多都會有崗位培訓及考核。而父母這個角色,不需要培訓與考核,就可以非常輕松喜悅的升級成為別人的父母。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這一刻,成為父母的我們就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就是家庭教育的開始。
我作為一個高中生的媽媽,回望我自己的原生家庭,我能發現自己身上父母的影子,父輩的一代人,不曾像今天如此重視家庭教育,而成就了現在的我,如今為已為人母的我,讀書學習,重視家庭教育,陪伴孩子成長16年,一路走來,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回味無窮。不記得多少次遇到問題與困惑,一次次從書中尋找方法與答案,不斷的理論聯系實踐,不斷的與時俱進,及時調整,盡全力使自己的與孩子同步的成長。盡管如此,在孩子越長越高,越來越大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是父母能為孩子做的越來越少,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確實越來越小。原來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也就那幾年,在她還小的那幾年。在孩子即將成人的時候,試想未來兩年后,她將踏上她的大學之旅,開始她離開家的求學生活。這使我意識到,每個孩子她都是獨立的個體,她并非完全屬于我,她是經由我來到這個世上,年紀還小的時候,她需要我更多的陪伴與幫助,而終有一天,她會成長為一個大樹,未來的某一天,會是父母更加需要孩子的陪伴與幫助。所以,在父母與孩子能夠在一起的日子里,最應該認真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責任,這也是我們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期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就應該首先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任何孩子身上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我們父母也存在著同樣相類似的問題而不自知。如果從0-18歲,這18年是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重大的關鍵時期,在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榜樣示范力量的影響是在逐漸遞減的。換言之,就是在孩子越小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將對孩子有更重要榜樣示范力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每個家庭都有各式各樣,怎樣做好孩子的榜樣,也是我們在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時最需要經常思考和學習的一個課題。
16年家庭教育的經歷,我也曾經走過彎路,很幸運在我困惑于與孩子的親子關系時,我參加了兩天的父母公益課,認識了江南老師,一位從事青少年領袖培訓的老師,一位的資深的心理學家。在江南老師的指導下,我走出了自己的困惑時期,改善了與孩子的親子關系,在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加上隨時隨地的應用實踐,家庭成員能夠相互支持,一家人能夠朝著共同的家庭愿景與目標一起努力。即使在心冠疫情跌宕起伏,不確定事件隨時出現的時候,我們家庭氛圍始終能夠積極向上,健康清爽。在我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我認為有非常最核心重要的技巧——非暴力溝通,就是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面對任何問題,在于孩子進行溝通時都先做積極聆聽,聽取孩子的需求,然后結合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于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實現雙贏的溝通效果。何為非暴力溝通呢?非暴力溝通被成為是一種生命的語言。非暴力共同的四大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與請求,即通過觀察事實,感知自己內在情緒,合理表達自己的需要與請求,并學會傾聽他人的需要和需求。特別在與自認為已經長大了的青春期期間的孩子,需要我們家長有更好的溝通技巧與水平,來實現家庭成員個人目標與家庭目標。
《家庭教育促進法》學校家庭共同學習的活動,再次提醒了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自身作為家長肩負的重要責任,做好家庭教育,不僅關系到自己家庭的幸福小事,更是關系到學校發展,社會發展乃至國家發展的大事。作為小家庭的代表,愿意積極響應國家及學校的號召,不斷學習,盡全力做好家庭教育,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在此,感謝遼寧省實驗中學組織的學習活動,使得身為家長的我們能夠與時俱進,緊跟國家大政方針,更加關注及重視家庭教育,從自我學習開始,提升對孩子及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