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只有青春期的孩子們才會和叛逆期掛鉤,沒想到,萌嘟嘟的糯米小團子們也造反了,居然也有叛逆期?沒錯,現在知道也不晚,人的一生常見的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就在2~3歲時出現,專家稱為“寶寶叛逆期”。
叛逆期出現的征兆
孩子處于“嬰幼兒叛逆期”時,比較明顯的心理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當父母限制他們的愿望或制止他們的行為時,他們就會秒變小獅子,發脾氣,展現自己的小獠牙,故意和大人對著干,你叫他走東他偏偏走西,把拒絕和做對抗當作自己長大了。
生活中出現這種情況,大人往往會責怪孩子”調皮“、“不聽話”、“不乖了”等等,其實是不理解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特點,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和獨立意識,是孩子嘗試新奇、刺激的事物的關鍵時期,但是年幼的他們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的就是不合作、不順從。
怎么和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1、 作為父母,是否常對孩子說 “不要”
作為父母,出于對孩子的保護,為了防止他受傷,常常會說這個不可以碰,哪里不可以摸等等,譬如“你不要玩剪刀,會把你手割破”、“你不要碰顏料,會把衣服弄臟”。父母說過太多的不要,導致孩子耳濡目染后,會對父母的話產生抗拒心理,他也學會了對大人說“不”。所以,生活中不要以命令的口吻說話,而要以提醒、探討等溫和的方式交流,比如“這個刀很鋒利的樣子,會不會把手割破啊”、“這個顏料弄到衣服上很難洗干凈,我們穿個罩衣吧”,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2、 適當地采取“不理睬”
家長對孩子逾越底線的要求,不能一味地遷就和妥協。我們可以采取暫時不理睬的方法,讓孩子發泄情緒,表達訴求,等孩子情緒好轉,再同他們講道理,讓孩子知道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自己的行為不對的原因是什么。即使哭鬧,父母也不會滿足他們。
3、 轉換角色,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幼兒很多時候對自己的叛逆性行為造成的后果,沒有預期。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轉換角色,譬如家長模范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直觀了解自己行為的破壞性,如果幼兒有了這種同理心,他們的叛逆性心理就會大大地減弱。
4、尊重自己的孩子
有句話是:人非圣人,孰能無過。孩子有的時候叛逆反抗,作為家長我們只是批評孩子,而不聽孩子解釋自己行為的原因是不對的。家長需要學著尊重自己的孩子,聽孩子說明他們憤怒的緣由,這樣我們才能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平和地解決問題之法。
總之2~3歲時,嬰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但同時他們缺乏認知能力,也缺乏判斷是非能力,正確對待幼兒的“寶寶叛逆期”心理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建立互相信任的親子關系將會縮短孩子的叛逆期。孩子只有在成人的悉心呵護下,才能成為一個有良好品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