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被拐騙的方法(防止兒童被拐騙方法)
美國兒童安全專家肯尼斯·沃登(Kenneth Wooden)以前在游樂場對孩子做過一個“如何拐騙小孩”的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拐騙一名兒童只需要35秒。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國外一位叫Joey Salads的網友用一只狗做道具,也做了一個實驗:在3分鐘的視頻中,三個孩子都被Joey成功誘騙,跟著抱著小狗的Joey,去家里看更多可愛的小狗狗去了。遠處的媽媽們看得目驚口呆、膽戰心驚,因為他們說自己幾乎每天都在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而一只狗,卻讓孩子們把這些話都拋諸腦后了。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自己親愛的寶寶被騙走了,我們會怎么樣?所以,“防騙”必須要從娃娃抓起!面對常見騙術,公安大學專家王大偉教授提出:
對于3—5歲的孩子,必須讓他知道:
1、任何人哪怕是警察,在未得到爸爸媽媽允許的情況下,都不能將他帶走。
2、制定安全守則:不和陌生人說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3、不要在孩子的衣服外邊繡上孩子的名字,這容易為騙子提供方便。
4、告訴孩子,知道自己名字的并不都是熟人,對于知道自己的名字卻并不認識的人,告訴孩子應該有必要的警惕。
5、對主動給自己糖果和玩具的人,不要接受,要迅速離開。平時里讓孩子明白,如果他喜歡什么東西,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可以滿足他,所以千萬不要和陌生人走。
6、對任何以帶自己去游樂園等好玩的地方的提議,應當拒絕,并迅速離開。
7、對任何請求幫助的成年人都要警惕。要讓孩子明白,如果陌生的大人有事需要找人幫忙,他應該去找大人,而不是向孩子求援。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孩子一定要當心。
對5歲以上的孩子,必須讓他知道:
1、告訴孩子,離家外出一定要告訴父母;
2、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才能單獨行動;
3、最好保持與父母的電話聯系。
防拐騙的知識點,我們都知道了,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訓練、教育孩子不被騙走呢?由于6歲以下的孩子是依賴具體形象記憶的,對于這一階段的孩子,所以他們很難把父母說的“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內化為行為準則。這就是為什么媽媽幾乎每天都在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但是在Joey Salads實驗中,一只可愛的小狗就輕易地將孩子們騙走了。
那父母怎么才能把這些防拐騙的知識內化在孩子的心里呢?《爸爸去哪兒》5中,陳小春曾經和兒子jasper 進行過一段防拐演習。幾分鐘的時間,他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向小小春傳遞了三層意思:不要理會陌生人的搭訕;被壞人抓住要大聲求救;想辦法脫身。所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防拐騙的親子游戲,模擬實際場景,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例如,爸爸媽媽可以一起上場,和孩子一起把拐騙孩子的場景還原給孩子看。模擬完后,還可以趁熱打鐵和孩子一起看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讓孩子明白該怎么防拐騙。
此外,家長也需要從自身加強安全防范工作。不要外泄家庭信息,特別是小孩子的信息,不在微信圈里曬孩子的照片。不要隨意把孩子托付他人來接送,如果確實因為有事,需要別人接孩子放學,一定找自己信得過的,跟孩子見過面的朋友去接;如果事出突然,需要委托“陌生人”,那家長一定要養成提前跟孩子約定“接頭暗號”的習慣,并且同一“暗號”的有效期僅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