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丟事件時常發(fā)生,安全教育“6大誤區(qū)”
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wǎng)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家長必須要知道!
我們經(jīng)常會在新聞上看到孩子走丟的內(nèi)容,每當看到這樣的消息,所有的人都會覺得非常的惋惜,也會替孩子的父母覺得著急,尤其是看到一些孩子在被拐走之后,打斷胳膊或腿來進行乞討的新聞,每每都會覺得難以接受,孩子還那么小那么無辜,為什么要承受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一則則新聞,仿佛一個警醒石敲打著每一個父母的心,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一個父母想象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丟失了,會是怎樣的絕望和痛苦。我們作為父母來講,必須要有危機意識,孩子沒有走丟的情況下,要提前對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就可以大大地降低孩子走丟的風險。
不得不說孩子的走丟與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必然聯(lián)系,小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相較于成人來講是比較差的,他們?nèi)鄙俦鎰e是非的能力,作為家長就要做好安全教育,增加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這一點在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時候,還有可能會不小心誤入6個誤區(qū),下面就來一一為大家講解一下。
誤區(qū)1:缺少身體隱私部位教育
家長對于孩子喜愛的表達形式有很多種,有的家長喜歡通過親吻或擁抱的方式來表達對于孩子的喜愛,這樣的表達方式對于至親來講并沒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但是卻容易讓孩子在認知方面產(chǎn)生誤差,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家里總會來親戚,如果親戚通過撫摸小孩或親吻小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喜愛,很多家長會覺得沒有什么不妥,但這種做法卻恰恰讓孩子的認知產(chǎn)生了錯誤的理解,覺得任何人觸碰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都是正常的。
因此作為家長,相關的安全教育一定要做到位,必須要告訴孩子,被內(nèi)衣遮蓋的部位是不允許任何人去觸碰的,如果有人碰的話,一定要大聲的喊出來。
誤區(qū)2:居家安全教育不到位
我們偶爾也會在網(wǎng)上看到孩子從樓上不小心摔落的新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覺得是家長保護不到位,安全措施做得不好,沒有安裝護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也是恰恰反映了孩子安全教育的缺失,我們并沒有提前去告知孩子將身體從窗戶中探出去,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為,如果家長提前具備了這方面的安全常識和高度的警覺,那么這些悲劇就是可以避免的。
再就是新聞上經(jīng)常會曝出一些孩子獨自居家遇到陌生人敲門的情況,有的孩子是非常警惕的,不隨意給陌生人開門,但是有的孩子心性比較單純,可能三兩句話就把門打開了,這就是安全教育之間的參差不齊,我們要告知孩子,如果在家中遇到潛在的危險,要做好防備。
誤區(qū)3:道路安全防護不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能夠看到小孩子在馬路上隨便亂跑的情況,不出現(xiàn)危險的情況是最好的,但是試想一下,如果這時候馬路上突然出現(xiàn)一個車輛,很有可能就會發(fā)生碰撞事故,對孩子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所以道路安全保護教育是我們必然要為孩子普及的,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后養(yǎng)成了好的道路安全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畢竟他們后期要出現(xiàn)獨自過馬路等情形。
誤區(qū)4:熟人不是危險因素之一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喜歡跟孩子講了一句話就是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也不要跟陌生人走,但是也經(jīng)常會有一些熟人拐賣孩子的案例出現(xiàn),如果是在家長身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人,孩子可能就會將他們定義為非陌生人,就會放松警惕,從而出現(xiàn)危險。
誤區(qū)5:逃避社會負面教育
很多人總是擔心跟孩子說一些不好的社會負面新聞容易對孩子的心性產(chǎn)生影響,影響孩子心目中對于美好社會的期望,但是社會的復雜性也是有必要讓孩子知道的,我們必須要讓孩子早一點去認清現(xiàn)實,明確的知道社會就是有壞人存在的,我們要學會的是保護好自己,避免受到傷害。
誤區(qū)6:隱形霸凌不告知
這個誤區(qū)可能是因為很多的家長對于霸凌的了解不是非常的透徹,很多人會覺得霸凌就是肢體上的傷害,其實很多校園霸凌都屬于隱形霸凌,比如語言侮辱、起外號、嘲笑、孤立等等都屬于霸凌的范疇。很多家長對于孩子這方面的教育缺失,導致孩子上學之后受到了霸凌,卻無法準確地判斷,進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甚至對學校生活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
為了更好地分辨霸凌和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隱形霸凌,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做《學會大聲說不:教孩子辨別隱形霸凌》。
這套反霸凌繪本總共有8本,覆蓋了所有隱形霸凌的形式,包括《我不喜歡被嘲笑》,《我不喜歡被推搡》,《我不喜歡被辱罵》,《我不喜歡被欺負》,《我不喜歡被冤枉》,《我不喜歡被歧視》,《我不喜歡被亂摸》,《我不喜歡被排擠》,里面通過語言和繪圖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去理解每一種隱形霸凌的形式,以及當遇到某種霸凌行為的時候,怎樣去做才可以避免再次受到傷害,這樣的一套書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去辨別霸凌,同時也可以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當然了,對于孩子來講,想要完全地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購買這樣的一套書籍,爸爸媽媽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來與孩子共同去了解隱形霸凌,可以幫助孩子填補隱形霸凌教育的空白,也可以更好的幫助父母去分辨孩子出現(xiàn)哪些行為時是在學校受到了霸凌,以便更好的給出相關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