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妙招,改變孩子穿衣磨蹭方式(孩子穿衣磨蹭怎么辦)
現在的家長真的是把孩子寵壞了嗎?什么事都為孩子做好,穿衣還要哄著穿?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除了周一穿校服,每天聽到孩子喊上學穿什么衣服?衣服怎么穿對穿整齊?衣服怎么搭配?洗完澡睡覺穿什么睡衣等等。
自已選擇衣服
給予孩子局限性的選擇,而不是幾柜子的衣服。爸媽可以在上學前一天,目標性的4-5件衣服和5-6條褲子,然后給孩子有限的選擇;在尊重孩子選擇的前提下,媽媽還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
建議家長在買衣服的時候,偏重孩子喜歡的類型,比如冬天的棉毛衫褲等,可以帶小朋友一起去挑選,這樣一來才能讓孩子有穿它的興趣。
自已穿對衣服
孩子分清衣服的前后里外。領子上有標簽的部分是衣服的后面,有兜的部分是衣服的前面,有縫衣線的是衣服的里面,沒有縫衣的是衣服的外部。穿好衣褲帶孩子到鏡子前請他們“欣賞”自已的樣子。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找到出現錯誤的原因,然后讓孩子重新穿對穿整齊衣服。
自己搭配衣服
其實孩子對美是有一定的概念,但是真正能運用到生活中,還得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學來的。比如媽媽穿新衣服,她也要新衣服,因為她覺得媽媽要漂亮,自己也要漂亮,這就使得她會跟媽媽學習打扮,愛美之心人人有之,但是要讓孩子學會一個衡量的度,這就要媽媽有自己的一個度,然后把這個度傳遞給孩子。
自己換上睡衣
孩子換上睡衣睡褲,不僅會增強免疫力、抵御睡后的風寒、還能緩解一天的學習壓力,并且防止床單存在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