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守規則的游戲(培養孩子遵守游戲規則)
很早以前我就推薦過一本書《游戲力》,這是我自己很受益的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示:要真正懂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里,就需要使用孩子的語言,而游戲就是這座溝通的橋梁。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有時巧妙使用游戲,還能春風化雨,輕松管教孩子,而且避免了不少哭鬧和“戰爭”呢。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都是我根據《游戲力》這本書的思路實踐下的游戲,小D親測對付她的“臭脾氣”有效。篇幅有限,就舉三個例子,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
當孩子太興奮時
小D有時太興奮會出現大聲尖叫,時不時還會拍桌子、敲打玩具。這非常正常的,小孩子的情緒調節不如我們大人,無法做到收放自如,一興奮就變成了脫韁的野馬,而興奮情緒需要宣泄,最直接的就是用行動表達。但大部分情況,我們看到后第一反應就是,“不要叫,不要瘋,不許敲玩具。”但常常沒效果,有時還起反作用,最終以孩子大哭大人生氣收場。
后來,每當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就知道是小D體內的“洪荒之力”需要發泄。除了帶到戶外玩耍,我會在家和她玩枕頭大戰,在她的游戲墊上堆上很多很多枕頭,有時把她埋在下面,有時讓她翻過枕頭山,有時我們互相扔枕頭。直到她邊笑邊累得躺下時,我就會抱著她和她說,“玩的好開心,但是有時我們過于興奮了,就需要讓身體平靜下來。現在你和媽媽一起深呼吸,放松,吸氣~呼氣~慢慢地,我們身體平靜下來了~”
我抱著小D的時候也會和她一起做深呼吸,向她演示如何讓身體平靜。這樣做的好處是,我給了小D一個安全的途徑宣泄了她的精力,而且還教會了她如何讓身體平靜,這是情緒管理的手段,而學會情緒管理是打造高情商的基礎。
當孩子一直在搗蛋時
有一次我在廚房做飯,小D自己在游戲墊玩。不一會她開始扔玩具,我就在廚房探頭和她說,“不可以,玩具不能扔。”這句話剛說完,她扔的更加起勁,不僅把正在玩的玩具都扔了,還去玩具箱里翻出很多很多玩具,撒了地上到處都是。我剛準備發飆,突然想到了,孩子搗蛋背后一定是有她的原因的。我今天在嘗試做新菜,在廚房花的時間比較久,她其實是在表達“被忽略”的情緒。
于是,我就匆匆處理一下廚房,把準備下鍋的食材先放一旁,關掉煤氣洗完手走了過去。我坐下來和小D說,“嗯,看上去你的抱抱用完了啊,我們來抱抱吧!”于是我就一把把她抓入懷抱,緊緊地給她一個很大很大的熊抱,抱的好緊好緊一直不放手,直到她在我懷里開始笑了,又笑又掙扎。我就邊抱邊和她說,“媽媽好愛你,媽媽好喜歡抱抱你,媽媽想一直這么抱著你,永遠永遠。”松開手后,小D很開心很開心,然后我就對小D說,“媽媽要給小D做飯,你可以幫忙收拾玩具嗎?來再給媽媽一個擁抱。” 之后,小D就合作地收拾了一下(沒有全收拾好,但至少有這個意識了),然后一個人心滿意足地玩玩具了。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種游戲類型,孩子搗蛋時(這里指的搗蛋是不觸及原則的)其實往往是他們缺少愛的時候,他們通過這樣的搗蛋來尋求我們的關注。而且很多時候搗蛋的孩子內心是非常脆弱的,會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愛。因此當孩子搗蛋時,我們要先看見他們背后的情緒,先管理情緒才能從內在激發孩子的合作天性。如果我們當時只看到了他們的行為,那第一反應就是呵斥制止,那我們就忽略和傷害了一顆敏感的心,而且也不會解決孩子搗蛋的問題,越是教訓越是不聽的案例比比皆是吧。
當孩子一直和我們對著干時
曾經一段時間,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規律,每次小D做完大運動康復之后的一段時間都是一直和我對著干的。我后來慢慢明白了,原來這是她和我之間的“權利斗爭”。因為大運動康復時,她感到了自己的“無能”(還無法完全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于是她需要在其他方面來證明自己是“強大”的。這種情況對于1歲以后的孩子其實很普遍的,也許剛剛你強迫了孩子一定要完成某件事,常常我們就會發現之后的事情他就會不配合。這其實就是他們在尋找一種掌控欲望,之前被壓迫了,現在就要反抗。
后來每當小D持續出現和我對著干的情況時,我就會暫停當下的事情,不再強迫她一定要這么做,而是邀請小D和我一起玩游戲。我扮演大怪獸抓小D,我跟著她后面,有時爬有時走,“我要抓住你,你逃不掉的。”然后,每次故意爬的很慢,或者被絆倒一下,“哎呀,小D你等等我,我要抓住你”。每當這時,她就會停下來看著我,好像是故意在等我,放我一馬似的。適當地展示出我的“無能”,讓小D感到自己比媽媽更”聰明”、更“強大”,其實也是讓她找回自己掌控的感覺。
現在我們還經常玩的游戲是,假裝小D有個遠程遙控器,她可以遙控我,“睡覺!起床!走!不許動!”我完全服從她的口令配合做各種動作。而這些也讓小D找回了自己做主的感覺,孩子越能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就越不容易和我們對著干。
在管教小D的問題上,我和老公是不存在黑臉和紅臉之分的。我們每個階段都會共同選擇3個管教重點,觸及這三條原則的方面一步都不退讓,溫柔而堅定地執行,其他方面盡可能給予足夠自由。因此我和老公都是“嚴格”又“寵愛”的父母,而且我們也都很有趣。
像今天分享的這些游戲,就是當小D并沒有觸及規矩時,我們都會通過游戲力來化解。這樣的游戲讓我們和小D更親密,而且最關鍵的是當下次我們真的對小D說不時,她知道爸爸媽媽是認真的,她也更愿意接受,因為我們是有良好關系作為基礎的。
吼叫多了孩子也會免疫的,好的管教永遠是90%的親子關系加上10%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