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臟話,要如何應對?(說臟話的小朋友不禮貌哦)
我記得我家墨墨在2歲的時候,就有一段時間是這樣的。孩子叫我的時候,總愛說加個“臭”字,好像在試圖激怒我。我剛開始認為她只是和我在一起才這樣,后來發現她和爸爸,姥姥和姥爺也是這樣的。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有一次我帶她去買發卡,我知道她很喜歡粉色的HelloKitty的發卡,我一邊給她選發卡,她還一邊叫我臭媽媽。我說拿著她喜歡的發卡讓她試一下。
她說:“臭媽媽,我不喜歡這個。”
我說:“你不喜歡發卡,我們去買衣服吧。”
她又說:“臭媽媽。傻x,我踢死你”
我當時真的快火冒三丈了,然后自己默數3個數,忍了你。
回到家后,和姥姥和姥爺說這件事,他們笑著說我:“這有什么啊,她還叫我們臭老頭,老太婆呢?”
爸爸也笑著說:“上次說我的肚子大,像個老母豬呢?”
面對愛說臟話的孩子,我們應該怎么應對呢?
孩子開始說一些不懂禮貌的話語,或者是臟話,說明孩子的語言能力已經發育到了一定的高度了,不再滿足于簡單的重復和模仿,他們希望探索語言的新秘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一些語言可以刺激別人,讓別人的情緒發生改變,這時候他們就開始不斷嘗試和挑釁父母,這就是所謂的語言詛咒敏感期了。
孩子為什么會說臟話呢?
1、孩子探索的興趣
當孩子能夠說話一段時間后,就不滿足簡單的模仿和思維表達。他們發現語言的新功能,語言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改變別人的情緒,最有效的詞語就是臟話或者詛咒的詞語,所以就不斷嘗試,刺激父母。一旦你生氣, 不好意思,正中下懷。
2、模仿
身邊的大人有時候會在不經意間冒出臟話,孩子正在語言敏感期,不但只會吸收好的信息,不好的也會一并接收的。當父母或者其他家人在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說話一定要規范,文明。
如何改掉孩子說臟話的毛病呢?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孩子第一次發現了語言的力量,她不僅可以通過語言讓媽媽高興,也可以讓媽媽生氣。于是這個小家伙就像當導演了,想用語言來掌控別人了。他們很快發現一些不文明的詞語的效果更好,很容易讓人生氣。面對這樣的寶寶,不做回應就是最好的辦法,當她發現用什么“惡毒”的語言都無法激怒家人時,就會自己放棄這個游戲了。
如果你家中也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可以試試下面的2個小游戲。分別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寶寶
一、教會孩子說謝謝和再見(適合1歲左后的寶寶)
把動作和詞語用游戲的方式結合起來,孩子就可以把語言、動作、含義結合在一起了。隨著語言的發展,孩子就可以理解和表達更多的內容。
游戲方法:
1、爸爸給媽媽一份寶寶喜歡的食物,媽媽說:“謝謝”。然后爸爸再給寶寶一份,媽媽教給寶寶模仿這點頭,并說“謝謝”。游戲之外,也要多多使用謝謝。時間一久,孩子就學會了。
2、爸爸和媽媽每次出門的時候,都要給寶寶揮手說“再見”。孩子慢慢的就會把揮手和再見產生聯系。
二、繪本閱讀,感受語言的美麗(適合2歲左右的寶寶)
在這時候挑選繪本的時候,可以選一些寶寶喜歡的繪本。繪本內容還是以圖片為主,可以有少量的文字,詞句最好是不斷重復,讓孩子可以體驗語言的美。
1、媽媽選一些故事簡單,圖畫鮮艷的繪本,給孩子朗讀,這樣可以刺激孩子視覺能力,邏輯能力、語言能力的發育。
2、朗讀繪本的時候語言要充滿情感,要有抑揚頓挫的韻律感。一本繪本朗讀一段時間后,可以讓寶寶和你一起讀,提升寶寶的學習興趣和詞匯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