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孩子說臟話應該怎么辦(孩子控制不住說臟話)
有一天,你的乖寶寶突然冒出一句:“你是一頭豬!”“你是大笨蛋!”“我要打死你!”“放屁!”等臟話時,你只能用氣炸了來形容當時的心情,并立即大聲訓斥孩子:“跟誰學的?”“不許這樣說話!”有的家長則會一頓胖揍,以此來讓孩子長記性。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這些罵人的臟話,當然不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他是聽見別人說然后才跟著學會的。孩子從聽到別人說話到模仿別人說話,這是語言的學習過程。對孩子來說,臟話和罵人的話,都是他自己在重復剛剛學到的語言,并不知道他這樣說話的真正意思。
孩子在兩歲半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會發現語言的力量,因為生活當中,父母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有的語言使得雙方高興,有的語言使對方發脾氣,甚至有的語言能讓人傷心落淚。所以孩子也在開始嘗試語言的力量,其中罵人的臟話也是他們體驗語言力量的一種方式。
很多家長對孩子說出罵人的話非常敏感,當孩子使用這些語言時,家長都會大發雷霆,表現出過激的行為,家長的這種反應,會讓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語言的力量,甚至能讓他們體會到語言帶給他們的刺激,所以他們就更加頻繁,更加喜歡使用這些語言。
那么當孩子罵人或者說臟話時,家長應該作出什么樣的反應呢?
首先,明白孩子說臟話背后的真實心理。
說臟話或者罵人,并不是孩子在表達生氣的情緒,或者品格塑造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而是淘氣,孩子在發現語言具有力量之后,一邊在試驗語言的力量,一邊與身邊的人玩“激怒你”的游戲,看你有什么反應。
之后,你再做出理性的反應
這種理性的反應就是不做任何反應,也就是你該干嘛干嘛,壓根不接孩子的話茬。就好比在玩一個心理游戲,孩子在想盡辦法地激怒你,這個時候如果你真的表現的很生氣,那么正中他的下懷,也就是入了套了。如果你不做出任何反應,該干嘛,還干嘛,該怎么對他還怎么對他,很快就會讓孩子覺得,這個游戲一點也不好玩,很無聊,就會主動放棄,不再和你玩這種游戲。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在媽媽身上達不到相應的效果,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親人身上,繼續玩這種游戲,看看其他人,會不會被激怒。這個時候,作為第一個發現這種問題的家長,應該及時和身邊家人溝通,對孩子的這種罵人行為,不做出任何反應,當全家人都對此沒有反應,該怎么對待孩子依然怎么對待孩子時,孩子就會徹底放棄這個無聊的游戲。
2~6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如果出現罵人行為,家長沒有必要過于發怒或者急于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而是應該對他的這種語言暴力,不做任何反應。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后,已經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明白罵人的目的,但他依然說臟話罵人時,作為家長,就應該非常嚴肅地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并且引導他,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并且讓他保證,不再說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