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護明天未成年普法(如何預防未成年犯法?)
無檢普法·未檢說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無網絡,不生活。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成為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學習生活的“標配”。那么,究竟應該如何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呢?、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網環境,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范網絡沉迷,引導廣大青少年形成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網絡行為規范,鼓勵青少年傳播網絡正能量,弘揚網上主旋律,爭做《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的踐行者,爭當新時代的好青年、好少年。
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我們應該這樣做:
自我篇
有些時候孩子玩游戲是為了與玩伴以及同學有共同話題,讓自己融入集體中,沒有被排外感,需要及時引導孩子把游戲以及潮流看作結交朋友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讓孩子知道友情的初始建立有很多的方式和基礎。
家庭篇
作為家長除了平時要重視培養未成年人的適應能力、耐挫力、自信心、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之外,還要讓他們明確上網以學習知識為目的,安排足夠時間讓他們參與社會活動,控制上網時間,加密鎖定不良網站,防止上網成癮。
學校篇
從學校教育來說,應以學生成長為本,關注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適當減輕學生的壓力。還可以開設第二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多參加現實生活中的活動,多結交朋友,以減少對網絡的依賴。
社會篇
社會組織機構應肩負起凈化和優化網絡環境的責任,積極推進網吧行業經營管理的規范化,努力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
娛樂篇
從接觸手機、電腦初始,盡早給孩子樹立不沉迷的觀念,讓孩子學會處理學習和娛樂的關系。
未成年人應以正能量為榜樣、不盲目跟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合理追星。
預防青少年網絡沉迷,家長、學校與社會各方需要做到:作表率、樹榜樣,常溝通、善引導,多陪伴、重監管,共同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未檢檢察官大偉哥哥有話說
請勿沉迷網絡,學習才能強國
END
無檢普法
微信公眾號
無檢在線
審核|王榮
編輯|楊斌
供稿|俞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