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孩子的防騙意識(如何教孩子防詐騙)
★在騙子眼里,容易輕信的孩子往往是絕佳的行騙對象。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經常叮囑孩子,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家的信息。
★在外面無論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要及時向父母、爺爺奶奶求證。
★對陌生人的搭訕,孩子要敢于大聲說: “我不認識你!”
對于欠缺社會經驗的孩子們來說,適時的防騙教育很有必要,關鍵在于爸爸媽媽教孩子的時候如何把握尺度,以及怎樣正確地實施你們的“防騙教育計劃”。
第一步:識破騙子真面目
還記得童話故事《小紅帽》嗎?里面的“狼外婆”真是個可惡的大騙子。現實生活中,騙子們的臉上并沒有貼上“狼外婆”的標簽,怎樣識破他們的真面目呢?
報紙、電視、廣播中時常會有警方提示,告訴大家要高度防范電話詐騙、短信詐騙、婦女兒童被拐賣等騙局。善于識破騙人者的謊言是機智的表現,同時,孩子還要能抵御“誘惑”才行。曾看過一則報道,有記者挑選幼兒園小朋友做“誘拐’:實驗,事先和幼兒園老師作了溝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實驗。過程中,由記者扮演“騙子”,絕對是一個面相和善的“騙子”,用彈性球、糖果、漂亮的飾物等小道具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結果一個彈性球,居然能從班里“騙走”1/3的小朋友。
可見,很多時候騙子的手段并不見得有多高明,他們只是利用了孩子的弱點。而孩子的警惕性是需要培養的,關鍵日寸刻,大人的一句提醒“小心狼外婆”、 “天上不可能掉餡餅,別信他”往往很管用!
第二步:上回小當長一智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何況,我們大人都不止吃過一回塹。生活中,明智的父母允許孩子、允許自己上點小當,從中得到些許教訓,避免下次犯相似的錯,上更大的當。
相信孩子有過一次受騙的經歷,自然會記住深刻的教訓,下次遇到類似的“奇遇”、“好事”,警惕性高了,就不會再上當了。
第三步:我才不怕騙子呢
防騙教育是幼兒園、學校的職責,更是父母不可回避的義務。尤其是3-4歲的小小孩,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安全的”、“怎么做是危險的”,除了“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跟陌生人走”,父母還應跟孩子強調些什么呢?
1.外出時,爸爸媽媽預設一個移動的“親子自由活動圈”
比如活動圈規定,孩子離開爸媽不能超過2米,超過距離就要受罰“立定5秒”,幾次之后,孩子就會記住教訓,玩得再興奮也不會脫離安全范圍,騙子自然就無機可趁了。
2.讓孩子勇敢地說“不”
這一點說說容易做到難,因為我們通常要求孩子“懂禮貌”、“有教養”,往往忽視孩子也有反駁的權利和自由。有教養和大聲說“不”,兩者看似矛盾,其實并不矛盾。當孩子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你就可以教他學會打破常規,勇敢說“不”。
3.騙術止于智者
給孩子多講一些生活常識,和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知識,他們會成為內心力量強大的小勇士。
當然,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父母難以預測和掌控的,教子防騙的時候,話說得輕了,怕孩子記不住;說重了,.又擔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進而對社會缺乏起碼的信任和安全感。而我們能做的,只是盡可能地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告訴他們事到臨頭要冷靜,見義智為的前提是要先保護好自己,而遇到那些的確需要幫助的人,須通過打電話、請人轉告等方式向老師、爸媽,警察求助。
網警提醒:家長應該教會孩子背誦家庭地址、電話號碼、所住城市和小區名、父母親工作單位及姓名。教孩子不要隨意和陌生人搭訕,如果陌生人要求帶路,堅定地拒絕。多教寶寶學唱一些具有安全意識的兒歌,兒歌好學又好記,也可以整理一些關于防拐防騙的童話故事,每天晚上睡覺時把這些小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牢牢記住一些防騙常識,例如不和陌生人說話、不給陌生人開門等。教孩子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隨便將家里的事告訴陌生人,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等。家長不要將年幼的孩子單獨留在家中或店鋪里,帶孩子出門時,盡量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