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總是磨磨蹭蹭(為什么孩子總是磨磨蹭蹭怎么辦)
孩子做事情總是慢騰騰,急死個人!父母非常焦慮!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家有“慢性子”孩子,家長應給予足夠重視,不要一味抱怨、批評孩子,找出癥結所在!
孩子磨蹭的原因
一、先天因素。
有些寶寶本身就是天生的慢性子,即便有強烈的刺激,依然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這類孩子往往神經類型屬于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的先天氣質,所以家長要耐心的教導。
二、沒有強烈的時間觀念。
即使寶媽在那說“八點了,快遲到了”,但是孩子還是在磨磨蹭蹭,那是因為孩子對于你說的八點沒有一個時間觀念。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盡快做完,有什么更好的結果,他不認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
三、父母包辦。
例如:早上孩子磨磨蹭蹭不起床的時候,家長趕忙過去動手幫孩子穿衣服。導致孩子潛意識里認為“反正我磨蹭,有人幫我做”的想法,這樣會使孩子更磨磨蹭蹭。
四、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他對所做的事情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處在發育之中。父母不能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做事態度,殊不知孩子是需要一步步從錯的事情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說“沒有磨蹭的孩子,只有心急的父母”。
五、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閑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又布置出來。做完作業還要練琴、畫畫、反正就是不能閑,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越多。
家長應找出孩子磨蹭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