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思考(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家庭教育促進法》還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家庭教育促進法》不僅賦予了家長家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而且還明確了家庭教育的范圍和教育的方式及其方法,確立了家庭教育孩子成長和發展中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俗話還說:“子不教,父之過”,這些都是強調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家長是孩子無法選擇的終身的老師,引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應該是家長的一生的重要事業,擔負起教育孩子的家庭責任,是家長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家庭教育促進法》也給家長們立了不少“規矩”,防止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傷害未成年人的情形,比如:進一步明確委托照護情形下被委托人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的法律責任。再比如,進一步做好與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銜接,防止不采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對子女實施家庭暴力等等問題。
總之,家庭教育不能總是一地雞毛,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避免家長做甩手掌柜,對孩子放任自流,任其發展,貽誤孩子的一生。
近日,市教學研究室主任李昆琳同志解讀了《家庭教育促進法》相關內容,他指出:家庭教育在國家“雙減”政策背景之下,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一旦失去了“課外培訓機構”的輔導,孩子業余時間就顯得更加充裕,這些時間怎樣合理地利用起來?誰來負責?
所以,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家庭的教育要求,明確了家長的責任,這就保證了未成年人回歸家庭必須由家長承擔家庭教育義務。
就一般家庭來說,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主要還是由家長指導、監督孩子完成課業的學習。但是,許多家長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并不能有效地指導孩子進行課業的學習。因此,家庭教育中往往出現“有名無實”的尷尬局面,時間一長,家長就失去了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孩子沒了信心,家長也會失去了耐心。
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的指導、支持。
那么,家庭教育中,家長怎樣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呢?
一、要運用方法和手段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以這樣說,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后來的日子里,不用家長的催促,孩子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去。
調動孩子的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方法很多,需要家長投入精力和時間,家長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一蹴而就。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共同講述書中有趣的故事;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共同開展閱讀比賽,增強閱讀學習的趣味性,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然后放手,引導孩子自覺地融入主動的學習中去。
孩子學習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家長要不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同時是要通過方法上的引導,指導孩子主動尋找答案,獨立解決問題。
二、要把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保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帶有明顯的個性特點, 比如預習習慣,復習習慣,作業習慣,查閱資料的習慣,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等等,都需要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給予指導,并形成固定學習習慣。
同時,家長要引導孩子明白:學習活動是一項艱苦的活動,需要學生養成不辭勞苦的決心和勇氣,自覺把學習當成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責任和義務。學習中一絲不茍,決不敷衍塞責,不達目標不罷手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三、挖掘孩子的學習潛力提升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強弱,學習能力有高下,學習進度有快慢,這就給家長的家庭教育帶來了一定難度。有些家長或許費了很大的勁,孩子的學習收效甚微,家長是不是會感到很“無奈”?甚至會“打退堂鼓”?
尤其是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足夠的心理上的準備,遇到孩子不理想的學習效果,“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就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一旦放棄對孩子的指導,就會前功盡棄。
所以,家長在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好勝心,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切不可給孩子“潑冷水”,多給孩子一些肯定和表揚,多采用“賞識教育法”,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感。
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中,家長要了解孩子學習上的一些特點,比如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等等,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進行有序的學習。
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切忌過度地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的進步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更不能和別的孩子進行攀比。家長一旦陷入和別的孩子攀比的“泥潭”,不僅傷害自己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會傷害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所以,家長要正確地對待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看到孩子的變化,不僅是學習成績上的,更多地要看孩子學習態度的變化。
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特點等進行“引導式”的家庭教育,家長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學會等待,留給孩子足夠大、足夠多的成長和發展空間,靜靜地期待孩子的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