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專注力?家長用這9種方法就夠了(孩子專注力不夠怎么引導)
導讀:蒙蒙上小學一年級了,有點坐不住板凳,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無論哪里有點聲音,他都會東張西望,老師在上面講課,他在下面玩,幾乎沒有專心致志的聽過一節課,這樣的孩子成績自然不會好。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平時在家里看電視,蒙蒙也經常蹦蹦跳跳的,對于父母所提出的警告和指令,心不在焉。寫作業的時拖拖拉拉,一會吃東西,一會要喝水,過會又跑去衛生間,寫作業的時間明顯延長。
蒙蒙的專注力不好,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無法從一而終,媽媽為此非常擔憂,這也是令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專注力并不是天生遺傳的,需要經過后天的訓練和培養所得來的。
專注力與大腦的發展和孩子的年齡相關,成年人的持續專注力也就是40分鐘左右。而小寶寶的大腦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說,年齡越小的娃專注的時間就越短。
01、一心二用會影響專注力
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說:孩子能夠專注于一項事情的時候,他的需求就得到了滿足。大家都知道,專注的對立面是分心。孩子專注于做一件事情,效率會很高。如果同時專注于做兩件或者是多件事情,學習效率就會很低。
我們大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心多用的例子,比如說一邊打電話一邊炒菜,等到飯菜端上桌子的時候,一品嘗才知道菜淡而無味,原來是忙于打電話而忘記了放鹽,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呢?有研究指出,如果同時用大腦的多個部位,身體會自動把血液分散到這幾個區域,那么大腦反倒變得不靈活了。因此專注力就是要排除雜念,一次只是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節奏,對知識一知半解,也跟不上學習進度,無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
成績自然比別的同學低,經常被老師,家長說成:不好好學習,不聰明,這樣會讓寶寶在很大程度上否定自身的能力,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導致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變得消極懶惰。
02、家長想提高孩子的專注能力,就要進行有意識的訓練
孩子的專注力不好,會影響到自理能力,產生自卑的心理。
第一點:讓孩子定量學習
如果寶寶的專注力差,父母要規定娃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完成某一項作業。寶寶能夠專心致志地按時完成,家長就給孩子點鼓勵。允許他休息一會,然后再進行下一項作業,如果完不成作業,就要給予適度的懲罰,比如說,今天不可以看動畫片或者是玩玩具,明天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才能夠去玩。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時間緊迫,學習的時候,也就不會再走神了。
第二:培養孩子的興趣
蒙臺梭利說:專注力就是身心的統一,可以讓人能夠全身心的沉浸于一件事情,并且不受外界的干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小寶寶對一件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會認真專注的去做。家長應該多鼓勵娃,不干擾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當寶寶專注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家長別打擾他們,要耐心地等待孩子完成。比如寶寶在獨自拼積木,家長會跑過去幫忙,看起來是在幫娃,實際上是打擾到了孩子。寶寶沉浸于自己的興趣時,無意之中也應提升了注意力。
第三:讓娃學會分配時間
很多孩子因為時間觀念不強,才會拖拖拉拉。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支配時間,比如說什么時候寫作業,什么時候玩耍,都讓他們自己來安排。這也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在短時間之內寫完作業。因為快點寫完作業,又有更多的時間玩耍了,孩子會有成就感,也會越來越自信。
第四:充足的睡眠
有研究表明,睡眠可以優化大腦和身體的機能,如果長期缺乏睡眠,身體會訓入惡性循環的狀態,如同一部機器長時間開機,工作。超負荷的狀態,這樣循環會導致機器發熱,甚至燒壞。
充足的睡眠會讓大腦得到良好的休息,睡眠的時間段,我們的大腦就像電影一樣,回溯白天發生的事情,而且會將不常用的信息進行修剪,騰出更多的空間,加強常用信息的神經通路,自動進行整理和鞏固記憶。
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如果頭一天晚上休息的不好,醒來之后就容易發怒,有起床氣。如果孩子的睡眠充足,休息的很好,早上起床之后就會美滋滋的。寶寶的睡眠質量好,也能夠讓孩子第二天情緒穩定,專注的學習。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有一個優質充足的睡眠。
碎碎念: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孩子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時,他們的需求也就得到了滿足。父母要幫助寶寶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孩子養成專注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