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難也要自己帶孩子(帶孩子最難的時候你不幫我)
著名家庭教育領域標志性人物——尹建莉說過,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如果家長能領悟兒童成長中的每一天、每一種境遇的重要,知道這些境遇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那么父母又帶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辦法自然就有了。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01.那個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的孩子怎么了
有一個小女孩,是家里的長女,還有一個妹妹,因為父母決定再要一個男孩,小女孩在6歲的時候被送到另外一個城市鄉下的伯伯家。一切都是陌生的,那時候小女孩不知道父母為什么要送自己離開,自己為什么不能像妹妹一樣呆在父母身邊,這些問題縈繞在小女孩心里,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小女孩躺在床上,默默流淚,卻不敢哭出聲來,因為她跟堂姐睡一起,怕被堂姐說。
日子長了,小女孩漸漸習慣了伯伯家的生活。上學回來后,也會跟堂姐、堂哥他們一塊到地里幫忙農活。小女孩對父母的思念似乎沒那么強烈的。堂姐比小女孩大了將近10歲,所以堂姐很疼她。堂哥雖然比小女孩大了6歲,但處于叛逆期,經常欺負小女孩。隨著時間推移,很難聽的話越來越常說出口。小女孩有時候不聽他指揮,他就做鬼臉,惡狠狠地說:你來我家干嘛,再不聽話,就不給你飯吃。每次他這樣說,被大人聽到了,會被大人拎起來惡狠狠教訓一番,但隨著次數多了,大人也就不當一回事了,全當小孩子調皮。但小女孩每次聽著,晚上都要躲在自己的被窩里,眼淚止不住往外流。心里數著,爸爸什么時候來接我?長大后,這個小女孩才知道,當時的心情是:孤獨無助。
這個小女孩在伯伯家寄養了2兩年,被接回去跟父母同住了。2年期間,父親每隔半年來見一個小女孩,每次臨別了,小女孩總是大哭著又非常懂事地跟父親道別。
對,這個小女孩就是我。雖然被接回父母身邊,但那2年的寄養生活,讓我變得敏感多疑、嚴重缺乏安全感。即使回到父母身邊,我也變得小心翼翼,深怕惹得父母不開心。當然我的父母是愛我的,自接我回去,從各方面都對我格外疼愛,應該是想補償2年的離別。但是,他們不知道,就這2年,讓我往后用了20幾年來慢慢彌補性格中的缺陷。
02.只有父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童年的安全感是今生幸福的寶藏,如果想讓你的孩子真正幸福,讓他在成長的每一步都有取之不盡的寶藏,請給他一個溫暖自由的童年。孩子的安全感只能從父母那里獲得。孩子對父母特別是母親的依賴是天生的,自他(她)來到這世上,睜開眼映入眼簾的就是父母。在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沒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三觀都還沒形成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對孩子的影響可想而知。
當遇到困惑需要解答時,當遇到挫折需要鼓勵時,當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最想從父母那得到答案、安慰、鼓勵、幫助。成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焦慮就容易壓垮小小的肩膀。
03.請給孩子一個安全溫暖的童年
想做一件事總有辦法,不想做一件事總有借口。
看到很多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在外奔波也要帶著孩子在身邊的父母,也有以沒人力沒物力為理由而將孩子交由他人代管的父母。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難處,但我們可以從孩子眼神里看出不同父母不同抉擇對孩子到底產生了何種影響。
兒童時期的安全感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具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在之后的人生中才能更加地快樂自信、獨立自主,能夠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耐受挫折。
請將孩子帶著身邊,給他(她)一個安全溫暖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