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不上學在家自學(初中生不想上學家長怎么開導)
最近有不少家長在后臺留言:孩子正在上初中,在學校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但每天一回家,就開始懶懶散散的,甚至都不愿意把書從書包里拿出來,自己跟著干著急,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其實大家也不用太著急,我認為只要做好這3點,相信很快就有改觀。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第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我們在責備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為什么他在學校就愛學習,一回家卻表現的很厭煩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二者之間環境差異化較大。一方面有陪著一起學習的同學,另一方面老師也會經常督促孩子。而回家之后,父母要么在看電視,要么在玩手機,總之沒有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想改變孩子之前,作為家長應該先反思自己的問題,改掉壞習慣,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并營造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
第二、制定“規則”
我們這里說的“規則”,其實是一種獎懲機制,表現的好有獎勵,表現的差有懲罰。這樣的話,孩子在無形中慢慢會形成自我約束的習慣。他們會為了得到相應的獎勵而不斷努力,同時為了避開懲罰,盡量減少出錯的次數。這個規則獎勵可以是:周末全天放假,也可以是買喜歡的衣服,還可以是多給些零花錢。懲罰可以是周末不能玩游戲,要“加班學習”2小時等等。總之,大家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制定專屬“規則”,進而起到督促作用。
第三、尊重孩子的愛好
孩子一回家就產生抵觸心理,有可能是家長“跟的太緊”,只顧著讓孩子學習,卻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愛好。事實上,愛好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少家長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把這些愛好都抹殺在搖籃中。而初中生又處于青春期的年紀,很容易站在家長的對立面,即使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故意不學習。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愛好,多和他們溝通,把學習和愛好的時間占比合理分開。這樣就能避開因為逆反心理,而故意不學習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