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戒網癮學校(張家口戒網癮學校)
總有些自制力差的孩子長時間玩網絡游戲,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這時,家長要警惕孩子是否有網絡成癮問題。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網癮是一種疾病
不是說孩子喜歡玩網絡游戲就是網絡成癮。根據《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網絡成癮是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互聯網使用沖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后導致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的明顯損傷。
診斷網絡成癮障礙的重要標準是持續時間。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為至少持續12個月才能確診。
我們所說的網絡成癮,常指游戲成癮。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將游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游戲成癮)列為疾病。
有關調查顯示,中國13~17歲的青少年在網民中網癮比例最高。受到綜合因素的影響,青少年極易被五光十色的網絡世界所吸引,如果缺乏引導或對問題處理不當,就會沉迷于虛擬世界,給身心帶來嚴重危害。在生理方面,可能引發視力下降、生物鐘紊亂、免疫力下降、神經性頭痛等一系列健康問題。同時,網癮會導致不健康的人格,誘發違法犯罪行為。
據調查,大約1/5的網癮少年會出現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還容易產生抑郁、焦慮、躁狂情緒。
長期沉迷于網絡世界,忽略真實社會的人和事,也會導致社交困難。此外,網絡游戲的暴力元素會影響孩子的感知和鑒別能力,讓他們逐漸變得崇尚暴力、待人冷漠,影響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沉迷網絡游戲的原因
第一,網絡游戲能滿足孩子的娛樂和社交需求。網絡游戲像一個自由的社交空間,可以讓孩子減輕學業壓力、放松精神、拓展知識面。游戲成為孩子和同齡人交流的重要話題。另外,新游戲的不斷開發,導致“總會有更爽、更刺激的游戲和娛樂出現在青少年的視野里”,能讓孩子體驗到新鮮、刺激和滿足,一玩就停不下來。
第二,父母沒有以身作則,同樣是“手機控”。很多孩子說:“我的爸爸媽媽回家也是手機不離手,我們在家是互相不干擾,各玩各的手機。”父母自身也沉迷于網絡,做了不好的示范,卻要求孩子放下手機,這樣的教育自然難有說服力。
第三,現實中缺乏親子交流,成為孩子躲進網絡世界的重要原因。一些家庭討論的話題總是圍繞著學習,缺少在其他領域的深入溝通,也加重了雙方的隔閡。孩子希望被接納、被愛護、被陪伴、被贊賞。這些渴望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他們就會到網絡游戲里尋求。長此以往,部分青少年會失控,形成網癮。
預防網癮關鍵在家長
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網絡 家長要對正常的上網活動與網絡成癮進行正確區分。合理安排孩子上網時間,與孩子協商玩手機的規則,如什么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要有懲罰。家長還要監督孩子實施,用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積極、正向引導。上網前,先明確上網的任務和目標,把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和內容列在紙上,堅決不上違法違規網站。
正確認識,有效溝通 家長不能認為孩子喜歡玩游戲就是“壞孩子”,要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分析孩子網絡成癮背后的原因。對于學習成績差、缺乏成就感的孩子,家長可以降低要求,比如及格就好,確保孩子能達到目標,再給予鼓勵。對于存在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干的孩子,家長要優先改善親子關系,然后解決上網問題。
發揮良好的榜樣作用 父母要以身作則,科學、適度使用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
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 幫助孩子培養至少一個愛好。
鼓勵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和同學、朋友交流,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正常人際交流獲得積極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