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小孩讀書不認真怎么回復(老師說孩子聰明就是不好好學)
文|文兒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認真。”
家有上學娃,你是否在跟孩子的老師溝通時總聽到這句話?聽到這句話,你是恨鐵不成鋼,還是會因為孩子被老師夸聰明而暗暗欣喜呢?
其實,有很多家長,聽到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多都覺得孩子的問題不大,很聰明,只要認真學習,還是很有希望的。于是就會回家對孩子說:“好好學習吧,你老師說你很聰明。”而孩子,會覺得“反正我聰明,現在不認真學,以后憑著聰明的腦瓜還是可以趕上的。”
如果是這樣的效果,就說明家長們沒有明白老師的言外之意。
“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認真”,老師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老師這樣說,其實是一種無奈,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很失望。但是,作為老師,又不能把話說得太直白,只能用“聰明”先夸獎一下孩子,然后再提醒家長們該好好管管孩子的學習了。所以說,老師這句話的重點不在于“聰明”,而是在后半句話。
畢竟,當老師的都明白,孩子學習好壞,以后能不能有出息,其實智商的影響不是最關鍵的。因為,全班學生的智商,其實大部分都是一樣的,有極度聰明的孩子,但畢竟是少數。所以,孩子們智商處于同一水平,想要在眾人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努力、認真、刻苦學習。因此家長要弄懂老師的言外之意,別不當回事。
不懂老師言外之意的家長,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以下傷害:
①讓孩子因為“聰明”沾沾自喜,而忽視了努力的重要性
“聰明”是一個很有魔力的詞,不僅大人受用,孩子們也喜歡。畢竟,有誰不希望當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呢?如果家長不懂老師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把這句話說給了孩子,孩子就會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腦瓜聰明,從而就忽視了努力的重要性。
而當孩子放松一段時間,想要去認真學習的時候,發現自己學不會,就會覺得是自己變得“不聰明”了,就會給自己找借口,進而破罐子破摔,不再努力了。
②放松對孩子的管教,縱容孩子的“小聰明”
當家長覺得孩子很聰明的時候,也會進行自我麻痹,覺得“反正我家孩子聰明,學習上稍微上點心就能有進步”,于是就會放松對孩子的管教。同時,發現孩子有些“小聰明”的表現,也會縱容,而不是糾正孩子要腳踏實地、虛心學習。那么,等到孩子長大,也會是一個只會耍小聰明,而目光短淺、不務實的人。
③為孩子的學習找借口,而忽略幫孩子找根源
很多被老師告知,“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認真”的家長,每當別人問起孩子的學習成績時,他們都會習慣性地為孩子找借口,說孩子“不認真”,所以學習才不好。就算孩子是因為學不會,心理有負擔,他們也沒注意,只把原因歸結到“不認真”上,從而忽略幫孩子找根源。這樣,就難免給孩子造成傷害,不能真正幫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不認真,家長應該怎么做?
其實,相對于聰明,態度對孩子學習更重要。所以,當孩子學習不認真的時候,家長們不要因為“聰明”掉以輕心,而是要幫孩子解決問題。
①找出孩子不認真學習的原因
孩子不認真學習,是一種態度問題。但是,這種態度是如何產生的,父母要明白。比如,孩子不喜歡現在的老師,孩子對某一學科不感興趣,孩子因為父母吵架而無心學習,等等。只有弄清楚孩子不認真學習的真正原因,家長才能給孩子提供最正確的幫助。
②給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時間
有的孩子不認真學習,是因為太愛玩,根本就坐不住。所以,上課的時候可能會開小差,下課的時候不認真做作業。因此,家長可以從安排時間的角度去幫助孩子。比如,在做作業上,家長可以指定一個時間表,孩子放學后幾點到幾點是學習時間,然后其他時間要么玩、要么就做一些家務。孩子有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按照時間點去學習,其他時間自己支配。這樣松弛有度了,孩子慢慢就能養成一個認真學習的好習慣了。
③把認真的態度落實到方方面面
如果想要孩子養成認真學習的態度,就要讓孩子有做事認真的習慣。這就需要家長幫孩子把認真的態度落實到方方面面。比如,孩子做完作業,督促孩子先檢查兩遍再交給家長,因為不認真導致的錯誤,就要受懲罰。看書、做游戲、研究一個小東西,也要專心,不能三分鐘的熱度。
這樣時間久了,孩子慢慢就能有一個認真的學習態度了。而聰明不聰明,對孩子的學習影響也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