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帶危險物品(你認為孩子的安全該如何保障)
前不久小D從幼兒園拿回來了一個手工作品(哦,不對是“雕塑”)。這是她一再糾正我,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手工,這是雕塑,臉上掛滿了自豪神情。那天下午,她反復拿起這個和我說,“媽媽,你看,雕塑,我做的!”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小D是個慢熱的“淡定姐”,這天如此“高調”地和我分享她的作品并不多見。傍晚時分,我坐著和她一起欣賞她的雕塑,和她談論是怎么完成的,想要表達的是什么。這時,我才知道,這是她們幼兒園的木工課,中間兩塊大木頭是小D自己鋸下來的。
我當時聽完,也忍不住“哇”了一聲,心里的疑問也就得到解釋了,難怪她如此自豪。即使我現在這個年紀,如果自己鋸下這兩塊木頭,我也會驕傲的吧(吐舌頭)。
第二天去幼兒園時,我特別好奇地去詢問了木工課,原本我以為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玩的鋸子,沒想到等我看到教室里放的工作臺,我才知道原來這些3、4歲的孩子已經在玩真家伙了啊。部分工具,當然這些的使用都是在老師的嚴格監護下進行的部分工具,當然這些的使用都是在老師的嚴格監護下進行的部分工具,當然這些的使用都是在老師的嚴格監護下進行的部分工具,當然這些的使用都是在老師的嚴格監護下進行的
部分工具,當然這些的使用都是在老師的嚴格監護下進行的
我當時看完就有點“心有余悸”的,覺得這家幼兒園膽子好大啊。那天后來遇到了小D的班主任,我又忍不住問了木工這件事,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不怕嘛?這么小的孩子使用這些東西,萬一傷了自己,或者傷了他人怎么辦?”班主任老師一聽我的問題就笑了,可以看出我應該不是第一個這么問、有這樣顧慮的家長吧。
老師笑著問了我一句:
“這些我們覺得很危險的東西,有沒有因為我們對孩子說不許碰而孩子就不碰了呢?從我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并不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對于成長的渴望就像種子渴望太陽那樣,他們希望接觸這些‘危險’,因為這些都是大人才能做到的”。
“與其放任他們自由探索或者背著我們偷偷嘗試,不如創造一個可控可靠的環境,教會他們如何控制‘危險’,保護自己,讓‘危險’變成工具,為我們所用。手工課是我們幼兒園常規課程設置之一,好多年了,幾乎沒出現過任何事故。講解如何使用的注意事項時,孩子們都非常非常配合,遵守指令,而且每個孩子做成后,都感到非常自豪”。
學校還有個專門的木工室,是給年紀更大一點的孩子使用的
老師的這段話讓我感?觸良多。回想我的成長環境,的確很多聲音都是,“不要碰,手要弄斷的”;“不許去,不然摔下來要去醫院吃苦頭的”;“這個很危險的,你要被燙到的”。但當時大人們對我說的這些很可怕的東西,卻又是我每天看到他們都在碰的,這是為什么呢?
我記得自己5歲那年,趁著爸爸媽媽都出門只有外婆帶我,我就偷偷玩火柴,于是燙了很大一個水泡,然后家里的每個人都對我說,“你看,我們告訴過你吧,不要碰,就是不聽話”。這以后,每當我想嘗試一些東西時,外婆都會說,“你再碰,再碰就像上次那樣燙出水泡,痛死你!”
我的童年一部分印象就是充滿恐懼的,有太多太多成人口里可怕的東西了。現在自己當了媽媽后,我發現自己其實也不自覺地在沿用這樣的思維模式。
西方社會里總有一句話被反復提到,Do you parent out of love or fear?(你是出于愛還是恐懼在育兒?)這句話運用到這些事例上真的再貼切不過了。
通過威脅讓孩子產生恐懼,從而遠離那些我們覺得危險的東西,即使孩子離開了,但是這份意識卻在他們心中萌芽了:“不能碰,很恐怖,我沒能力”。很多時候,皮肉的痛只是一時,但是心靈上的痛,那些可怕、無能、恐懼的感覺,卻會更長遠。
雖然小D的幼兒園自成一派,但其實回想現在各種熱門流派,在這一點上是驚人一致的。蒙特梭利鼓勵讓孩子做家務,這就包括了用真刀切蔬菜。瑞吉歐的所有教室容器包括孩子喝的水杯都是玻璃的,而且也是驚人的相似,這些課堂上發生傷害的幾率非常非常低。
為什么呢?這個疑問我曾經參加紐約一家瑞吉歐課堂時問過他們的校長,校長和我說,“真正的教育始于,我們認為孩子是無比智慧有能力的人。當我們給予孩子這樣的信任,孩子就會回饋我們這份信任”。
瑞吉歐的教室
當然,所有的這份信任都是基于孩子認知發展為基礎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的確需要把這些“危險”排查一下,遠離孩子的視線。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可以溝通表達,聽得懂指令后,我們需要做的不該是恐嚇,而是告訴他們為什么危險,怎樣才是安全。?
不要害怕孩子拿玻璃水杯摔碎弄傷自己,而是告訴他們:
“兩個手端著,慢慢地走,緊緊地握著杯子,這樣杯子就不會掉地上打碎了”。
不要害怕孩子拿刀/鋸子割傷自己,而是告訴他們:
“刀/鋸子的口很鋒利,我們使用時永遠要拿著帶木頭的這端。拿著刀/鋸子時,只能站在自己的工作臺,不能亂走”。
不要害怕孩子爬樓梯摔下來,而是告訴他們:
“這個樓梯很高,我們爬的時候需要兩手握緊欄桿,眼睛看著臺階,一步一步往上走”。
“我們因為自己的恐懼,而給了孩子很多恐懼的意識,這才是造成他們恐懼的真正來源”。
請讓我們的孩子活在“愛”中,而不是“恐懼”里!
大J叨叨叨
我的兩本新書引進臺灣了,昨晚喜滋滋地把臺灣版的圖書照片發給老公看,結果他回我的第一句話是,“啊,被盜版了啊?”(求臺灣出版社編輯心理陰影面積,捂臉~)。不過從大家微博留言反饋來看,似乎更多人喜歡臺灣版的設計呢,你們呢?
推薦閱讀
1、小D幼兒園的其他故事
- 紐約這家幼兒園不教認字數數,只和孩子談情過生活
- 媽媽,你走開,我想一個人靜靜|3歲半女兒教會我,什么叫“個人空間”
- 開學第一天我就被老師懟,培養孩子,父母請從這點做起
- 早教啟蒙,從選對玩具開始|紐約幼兒園必備玩具,你家都有嗎?
2、安全教育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是最沒用的兒童安全教育!
- 防性侵的安全教育要從小抓起,愿我們孩子的善良都能有鋒芒
- 社會“兇險”,這才是家長幫助孩子“金剛護體”的第一步
3、給予孩子愛的滋養
- 最傷人的莫過于打著愛的名義羞辱孩子卻不自知
- 每個孩子天生是雄獅,卻被我們最終養成了小貓
- 所謂“問題少年”,都是父母從小沒教如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