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十八歲叛逆期孩子的方法(孩子在十二歲青春叛逆期該如何教育)
孩子進入了青春叛逆期后,會出現4個變化:1、自我意識增強——從一張白紙到個性綻放,2、與父母的關系發生變化——從惟命是從到開始反抗,從親密無間到逐漸獨立;3、感情的變化非常顯著——從無憂無慮到既多愁善感又喜怒無常;4、人際交往變化——人際圈從父母家人慢慢轉向同齡人。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難免會讓父母頭痛,如果用好這4個好小妙招,家長不再傷腦筋!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第一個小妙招——會看:
會看的父母更能掌握主動權!時代在發展,我們與孩子的關系也在不斷進化;老一輩的經驗不能全被復制,而有些觀念也是需要不斷的更新,在孩子面前,沒必要總是板著臉,裝嚴肅,樹權威!既要給孩子和顏悅色,也要從孩子的臉色和眼神,更易洞察他內心的變化——比如出神發呆,說明有心事;眼神躲閃,說明想回避;快速眨眼睛,表示很緊張或很得意;下巴上揚意味自豪;當我們有意識的在溝通之前,觀察孩子的表情,把握心理波動;有意識在溝通之前處理好孩子的情緒,更容易讓孩子放下對抗,營造更好親子氛圍。
第二個小妙招——會聽:
傾聽是對孩子最好的尊重!不是一味的去說教,也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傾聽孩子心聲。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經歷和經驗衡量孩子的對錯,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傾聽的前提是要心平氣和,不要急著駁回孩子的觀點,要冷靜聽孩子說完;和孩子交流,可能免不了爭執,但卻可以克制情緒,不逞口舌之快,言語溫和一些,尖銳的話語,既傷了孩子尊嚴和自信,也傷害親子關系。
第三個小妙招——會等:
會等的父母更有力量!當孩子出現逆反情緒時,很多家長最直接的做法,即刻反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直接跟孩子對抗,講道理、吼一吼、罵一罵、甚至打一打。此時,孩子往往有兩種反應,要么我行我素、要么無奈屈服。口服心不服不服,表面上的屈服可能會醞釀更強的對抗。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媽媽帶孩子坐車去旅游,孩子一路大喊大叫,媽媽多次勸說無用,只好帶著孩子提前下車。媽媽告訴他。車子是公共場所,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別人,現在下車了,他可以肆意喊叫,等他喊完了,再上車;孩子又開始哭鬧,可是他的哭鬧并沒有威脅到媽媽。媽媽靜靜的等著,等孩子把所有的情緒都發泄完之后,重新買票上車。
有時候,孩子在叛逆時,你不需要馬上采取行動,不需要用喧囂對抗喧囂,更不需要用強硬壓制強硬,適當的沉默和等待,讓孩子更容易冷靜,更容易去反思,適當等一等,卻能無聲勝有聲!
第四個小妙招——會問:
會問是對孩子最好的啟發和教育!不失時機的提問,更易走進孩子心里,拉近親子距離;不要孩子一放學回家,就催促著他去做作業;可以坐下來聊一聊,問問和同學的關系,在學習上有沒有遇到困難,今天有哪些開心的事情,表達自己的關心。平時做好功課,多去了解孩子對哪些話題感興趣;當你和孩子情緒同頻,你會發現很多的問題,其實并不是問題。
其實啊,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我們家長本身,也許曾經叛逆得更厲害;青春期的叛逆,是人生必然的一段經歷,作為家長,也不要對此過于焦慮。青春期的叛逆,對于親子關系來說,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種危機,既然是危機,那么其中必然蘊含著機遇!我們家長不妨利用好這個時機,針對孩子叛逆時情緒流動快,所有的想法都通過行動傳遞給父母這些特點,變成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用心對待,妙用妙招,善加處理,你的孩子將因此而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