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愛在孩子面前說臟話(孩子愛講臟話)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狗屎,狗屎”
“你是笨蛋”
“閉上你的豬嘴巴”
“你是壞媽媽,我不要看見你”
…….
一說起孩子說臟話很多家長都是又羞又惱,這是因為大家潛意識都是“小小年紀就這樣說話,那長大了還得了”,因此每當孩子說起臟話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又羞又惱,生怕被其他家長背地里議論的同時、也擔心孩子的未來。
說臟話的小孩一般都起源于三個誘因:
第一,習慣性(說臟話的時候沒有得到及時教育,孩子自身形成了習慣)
第二,模仿性(年幼孩子沒有是非觀,覺得有趣好玩就模仿)
第三,有意識(所處的環境經常有人說臟話,受到影響的小孩會根據自己的情緒有意識地選擇說臟話)
但是若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愛是個動詞,孩子說臟話也并沒有想象得那么不堪,不管是習慣也好,模仿有意識也罷,孩子的行為與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引導與教育,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那么家長就無法獨善其身。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家長比較無奈“現在做個家長真難”,也有家長憂愁“你越是不讓孩子說臟話,他越是要說,我能怎么辦”?雖說孩子說臟話真的很不好,但家長在教育的時候也不可操之過急,因為孩子突然、或某個階段特別喜歡說臟話并不是他們“變壞了”,而是受到“語言敏感期”的影響。
何為“語言敏感期”?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唯一通道,也是心與心之間的橋梁,從咿咿呀呀學語開始孩子的語言學習就開始了,我們最開始聽到孩子的語言就是一個字的詞語,如“爸”、“媽”、“喝”、“水”、“奶”…….
當孩子經歷了詞-短語-短句-完整,孩子也能在語言模仿里感受到語言的奇妙,他們好奇也渴望模仿更多有趣的語言,在語言的豐富多變里很多新鮮(包括不好聽的臟話)在孩子的眼里都是有趣的模仿新物,這個階段正是孩子所經歷的語言敏感期。
為什么孩子會說臟話?
處于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往往家長越不讓孩子說的話孩子越是反抗、甚至時不時地故意說出來,這是因為孩子在罵人或者說臟話的時候可以引起家長憤怒的反應,而這種反應恰恰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語言能量。
如果我們認真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一件事,那就是“激烈語言”的背后可以發現各種表情,比如孩子說臟話后家長所表現的驚訝、憤怒甚至是批評,這些表情都會引發孩子樂此不疲想要試探、或引起家長注意,尤其是平時關注度不高的小孩,他們發現一件事可以讓家長憤怒的時候都會變本加厲地獲取被關注感。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雖然對說臟話頗感興趣、甚至樂此不疲地模仿,但孩子對于說臟話背后的含義卻是懵懂不知,這是他們感受語言能量的驗證方法、語言發展的必經階段,更是孩子成長中正常的語言表現。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說臟話既是語言敏感期、感受語言能量的驗證方法、正常的語言表現,那么我們順其自然等待語言敏感期度過不就完事了?
答案是:當然不對了。
孩子說臟話既是感受語言能量的驗證方法,那么在這個語言敏感期家長就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如果順其自然讓孩子自由自在,在語言敏感期的影響下孩子便會逐漸把“說臟話”當成習慣去融入生活及成長,因此當孩子經歷語言敏感期的時候家長要有方式地加以引導,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語言觀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基礎。
那么,當孩子經歷語言敏感期、偏愛說臟話的時候家長們該如何以行動引導呢?
1、規劃孩子的母語能力
母語就像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我國語言博大精深又學之不盡,把母語說好才是語言的基礎能力建設,但是對于語言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單一的語言并不能滿足孩子對敏感期的好奇模仿。
此時,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多閱讀多看繪本的閱讀興趣積累,在閱讀的過程還需要規劃孩子的母語能力盡量以普通話為閱讀標準,通過內容、畫面等豐富內容強固孩子的國語能力。
如果單一的語言不能滿足孩子對語言敏感期的好奇需求,家長還可以通過第二門語言(如英語)滿足孩子對語言能力的興趣探索,雙語能力對孩子而言在敏捷和反應能力方面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訓練作用。
2、讓孩子感受到語言情緒
孩子之所以喜歡說臟話,正是因為說臟話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情緒,比如驚訝、尷尬、憤怒等等,這些情緒對孩子而言就像是語言能力發掘一樣,在探索欲望里孩子也是當局者迷,說過的臟話完全不理解卻偏偏享受臟話帶來的情緒多變。
這個時候,我們只有讓孩子當局者清才能感受到“說臟話”的不好,比如孩子說“閉上你的豬嘴巴”時,我們要明確告訴孩子“我不喜歡被人說成豬,你可以換種方式讓我選擇閉上嘴巴”,讓孩子明確感覺“這樣說不對”的語言情緒,他們才能有意識地選擇、并不會隨便說出那些令人不開心的話。
3、盡量遠離說臟話環境
某街邊路訪曾就“說臟話”做過一次視頻采訪,采訪的對象分為小童和大童兩大類:
問1:你知道的臟話有什么?
小童:“臟話是什么,不好聽的話嗎?”
大童:“臟話就是罵人的”
問2:你能說出幾種臟話嗎?
小童:“嗯……我討厭你”
大童:“比如SB”
問3:你都是從哪里知道這些臟話的?
小童:聽大人說的
大童:有時候聽同學說的
說臟話,顧名思義就是負面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成年人的世界和孩童的世界往往都是不一樣的,一句臟話對于成年人來說可能是情緒上的發泄、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有趣好玩的體現,而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一路標桿,應當克服成年人的情緒發泄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創造良好語言環境的基礎需要讓孩子盡量遠離說臟話的環境,當然良好的成長和語言體現都不可能處于特定環境,還是遲早要離開父母離開家庭獨自成長,如果我們阻止不了環境一定要做好自身標桿的影響力,克服情緒、更要控制語言輸出,以優質的語言去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才是真正的遠離說臟話環境。
4、通過游戲讓孩子接受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我們跟他們說“不可以”他們會更加反抗,因為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不可以”有太多,越是阻止越容易觸發孩子的小叛逆心理,曾經有育兒專家主張父母以“玩游戲”方式讓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方法雖然有些麻煩、但卻是最有效果的說教方式。
前些時間,朋友告訴我“依依最近好喜歡說“屎呀、屁呀的”,剛開始覺得小孩不應該太過拘謹,偶爾來些“有趣特效”也不是不可以,但天天說這些話就些不合適了。
于是朋友想了一個招,她在和依依玩葉羅麗戰士過家家游戲的時候,故意拿著羅麗公主說“哎呀,我放了一個大臭屁,可能是要拉粑粑了”,果然依依聽到后笑得停不下來。
接著,朋友又拿著依依最崇拜的辛靈(店長姐姐)說:“羅麗,你是公主,美麗又高貴,怎么能說臟話呢?一點公主范兒都沒有”,當時依依也非常入戲地說了句“好的,店長姐姐,我知道了,下次再也不說了”。
從那以后,朋友就再也沒有聽到依依說“屎、屁、臭”等不好聽的臟話…
著名的教育學家盧梭曾說,孩子的教育需要符合他們成長和年齡的規律,冷靜對待、不要心急,我們對孩子所付出的一切最終都會開花結果,你的態度也是孩子成長的態度。
因此,我們在面對孩子說臟話的時候要冷靜、有方式地對待,相信理智過后那個說話甜甜的奶音很快就會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