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原因(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家長應該如何幫著改正?)
▼ 看看下面這些瞬間,孩子多少次激怒了你?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 早上賴床,上學快遲到了還不起來;
? 一邊吃飯一邊玩,一個小時都沒吃完;
? 出去玩耍很久還不愿意回家,怎么催都不聽;
? 半個小時的作業,兩個小時才做完;
? 洗漱完后還想玩,死活不要去睡覺,把你的督促當成樂耳邊風…
孩子拖拉、磨蹭,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事情,你在一邊急得直跳,他卻一直不緊不慢,心里的無名火怎能不上升!一個搞不好,就要擼起袖子打屁股!
別急別急,在“拖延癥”這一事情上,“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家孩子是一樣的。沒有不拖拉磨蹭的孩子,只有不會治理孩子拖延癥父母!
要根治孩子的拖延癥,首先父母要了解一個問題:“為什么孩子會磨蹭拖拉?”,只有弄明白問題實質,才能治標治本,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根治孩子的拖延癥。
孩子的拖延癥大多出于以下幾種原因:
▌孩子缺少時間觀念
由于孩子生活閱歷少,并不清楚3分鐘、1小時究竟代表了什么,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一個數字。所以往往時間到了,他們還沒意識到。
▌大人不斷催促
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時就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會被分散,甚至在緊張之下不知道做什么,把手上的事情做得一團亂。
還有,從心理學上來說,你越催孩子越要跟你對著干。
▌不愿讓孩子接受拖拉的后果
當家長在面對“孩子很磨蹭”這個既定事實時,很自然地就做出了“催促孩子”、“為孩子代勞”這種選擇。
于是,孩子從沒直接得到遲到的教訓,也從沒感覺到拖沓會帶來什么后果。
以上3點是孩子拖延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應對孩子的拖延癥呢?4招讓孩子“勤快”起來,父母不妨參考。
? 讓孩子對時間產生緊迫感
大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從10開始倒數,也可以從3開始倒數。比如“睡覺倒計時開始了,你現在只有三秒的時間,3,2,1”。
倒數能給孩子留出過渡時間,讓他們有所準備,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行動上,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 讓孩子得到肯定
一味的批評、催促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當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應該適當表揚,引導孩子以此為榮,通過一件事慢慢擴散到更多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揚高興的時候潑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為。
? 讓孩子對事情產生興趣
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很快。
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樣就是離自己最親近的父母。
? 讓孩子承擔“后果”
家長不妨規定做事情的時間,甚至可以給孩子列一個時間表,要求孩子按時完成,同時讓孩子承擔做不完事情的后果。
比如遲到、吃不飽、完不成作業等。只要養成習慣,以后孩子的生活就會有規律了。
在這里需要提醒各位家長一句:給孩子制定時間表,一定要考慮孩子做事的速度以及事情的難度,不要過度要求孩子,否則,長時間完不成任務,反而會使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