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管教最合適(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辦?這六招非常管用)
導讀:叛逆時期的孩子說明他們在不斷的成長,并且他們在自我意識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往往有更多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他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和人爭論,但他們沒有足夠的論據。喜歡懷疑或者攻擊別人,但又容易片面、缺乏事實根據。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老師和家長應該明白,孩子叛逆期是孩子從幼稚到成熟的重要轉折期,青少年隨著身心的發展,逐漸擺脫依賴父母的心理狀態,開始自己判斷和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是撫養孩子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01、兒童的逆反心理的形成,不是一夜之間的事
首先,父母對孩子不夠尊重
人與人的相處,是起著相互作用的,就像你尊重我,我也同樣尊重你,你對我很好,我對你也很好。
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方式也是如此。作為一名家長,必須注意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很多時候,孩子不一定有叛逆心理,也許他說了一句話,父母認為不高興,大聲責罵他,孩子們受到刺激,同樣會大聲地反駁,或以其他行為抗議,比如扔東西、打架、離家出走等。很長一段時間后,就會誕生叛逆心理。
第二,父母對孩子的責備太多了
在許多情況下,孩子對父母的偏心感到不滿,他們心口不一。但又不能說出來,他會用行動
來表明自己的不滿。有時候,父母并不偏心,而是因為某個孩子表現不好,經常犯錯誤,自然父母責備得比較多。然而,孩子們得到的信息是:父母偏心。因此,他很可能不會服從命令,厭倦了學習、逃課等行為來發泄不滿。
第三,家長的管教方式不正確
父母用強制性的方式管教孩子,想讓孩子們自己說什么他們就做什么,經常用命令的語氣說話,想讓孩子服從一切, 這并不是對每個孩子都有效。性格較溫和的孩子會服從父母的權威,而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則會起反作用。反彈的結果便產生了所謂的“叛逆行為”。
最后、父母忽視和孩子之間的界限
很多時候,因為父母不合。母親為了爭取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便經常對孩子傾訴父親的不是,做母親的苦差事,等等,這等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說話,告訴孩子們自己多么的無助。
這樣的角色演得久了,很難重新建立家長的權威,孩子也不能順從自己。還有一些家長為了取悅孩子,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滿足他們。最終導致孩子提出過分的要求,不斷的要求,最終超過界限。這時,做父母的要劃分界限已經太晚了。
02、孩子處于叛逆期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叛亂是個好的開始,但家長也要做好應對的措施,不然就是適得其反。叛逆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并不意味著父母可以承受對孩子的叛逆。父母要在孩子處于叛逆期的時候處理問題的方式要得當,不要太激進,在叛逆中長大。面對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法,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要抓住三個關鍵詞:積極、調整和對癥下藥。
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時,比如:頂撞父母、不聽話等,這是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生理成熟的時期,而不是認為他們在挑戰自己,是他們成長的表現,父母不應該盲目否認不遵守規則的孩子,要確信孩子有足夠的勇氣去探索。
要以叛逆為契機,及時調整撫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著孩子的成長,這時就需要父母調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必須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為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陪伴者。陪伴會使孩子和自己跟親近,他們也會跟加理解我們的做法是為他們好。
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教育最有利于解決青春期問題,塑造孩子的個性。權威教育形式的特點是對兒童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在制定規則和決策時考慮到兒童的需要和想法,聽取和接受兒童的意見。
找出孩子叛逆的類型,對癥下藥
對于孩子叛逆的表現,主要分為這三種類型:易怒型——強烈抵制父母、老師的要求,經常與父母爭吵或發脾氣,有時與父母冷戰;沉默型——不愿意和成年人交流,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說的話愛答不理,跟討厭老師的話;陽奉陰違型——當著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自己的行動卻是相反的情況,父母說什么表面上都同意,但我還是我行我素。
只要努力做一個親切的父母,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做到心里有數,不要向外推孩子,要和孩子站在一起,要相信他們的叛逆只是成長的問題,對他們充滿信心。如果父母不及時調整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促進孩子的成長,孩子也可能走得越來越遠,最終沒有回頭路。
碎碎念:
在孩子叛逆期的試試,父母應該及時改變角色,改變教育方式,避免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是建立對兒童的信任和尊重,使他們能夠相互容忍和理解,父母和子女之間才不會發生特別嚴重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