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學的10個親子溝通技巧(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技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和“溝通”是繞不開的兩個關鍵詞。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內心始終存著一片荒漠,別人進不去,自己出不來。
只有在充分的陪伴和恰當的溝通過程中,家長才有機會了解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增強親子間的互動,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許多家長用“工作忙,沒時間”、“太累了,不知道能和孩子一起做什么”、“好不容易有休息時間,想放松一下”當做擋箭牌,沒能給孩子正確的陪伴,在孩子最需要家長的時候缺席。
成長只有一次,不能后悔,不能重來,如果在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你因為忙沒時間,等到你想要陪陪他的時候,他可能已經不需要你的陪伴了。
龍應臺說:“父母有保質期。小孩兒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上帝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孩子為什么越來越不愿意跟你溝通了?在陪孩子時都有哪些誤區?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你所理解的“有效陪伴”,也許并不有效
你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孩子在一個小水坑都能自己玩好久,隨便拿個什么玩具也可以自言自語玩半天,作為成年人,只覺得孩子幼稚,忍不住拿出手機處理工作或者刷新社交媒體;
帶孩子去海洋館,一心想和他看最受歡迎的海獅表演和人魚公主,孩子卻指著入口處一塊奇形怪狀的人造石頭開心的手舞足蹈;
家庭聚會時,你想讓孩子帶著感情背誦一首新學會的古詩,他滿臉不情愿地背完以后,轉頭就和堂弟如數家珍一般地討論哪個奧特曼才最厲害。
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我們的不同,在你看來毫無意義的消磨時光和跑來跑去,都是他們對于這個世界,最初的探索。
下次,當孩子再跑過來問你“媽媽,你還相信光嗎?”的時候,別再一臉冷漠,不耐煩地對他說“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奧特曼”。
試試告訴他“雖然還沒見過,但是奧特曼不是說了,‘奇跡一定會出現嗎’!”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所喜歡、所在乎的東西,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的陪伴,才是有意義的。
互相尊重,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
平時上班上學,能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少之又少,好不容易到了寒暑假,心想總算有時間和孩子共度親子時光了。
然而沒過幾天,天天在眼前晃悠的孩子突然就變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早上遲遲不愿意起床;
作業從來不主動寫;
房間亂得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老母親按捺不住地“教你做事”的心情都能輕易占據上風,在孩子眼里嘮嘮叨叨,永遠以命令、質疑的口吻說話的母親大人形象也由此慢慢樹立。
溝通是門藝術,生活閱歷、人生經歷可能會幫我們篩出某些“快捷選項”,但將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強加給孩子,對他們來說,是負擔,也是枷鎖。
學會用積極、正面的方式引導孩子,充分尊重他們,站在平等的立場溝通,孩子逐漸成長,主動學會自我約束。
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他長大,也和他一起成長
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在遇到沒有處理過的情況時,在能力范圍內盡力去做就好。
不少家長過于追求完美,偶然的,因為某些事情做得不好就會苛責自己,陷入自我懷疑,糾結、焦慮的狀態里。
而恰恰是這種患得患失,時刻緊繃的狀態,會傳遞給孩子不好的影響。
董卿說過:“你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按照那樣標準去做,以身示范,給孩子樹立一個鮮花的榜樣。”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是父母自我反省,自我成長的過程。
只有當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一起成長的時候,才是整個家庭最好的模樣。
你平時是怎么和娃溝通的?評論區一起聊聊吧!